滾動更新|全國已建成25個數據流通節點城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十四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要點如下:
全國已建成25個數據流通節點城市 預計年底將擴大到50個左右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夏冰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包含北上廣深等25個城市在內的數據流通節點城市,佈局了16個省市區的數據基礎設施架構,並在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了互聯互通。預計到今年年底,相關節點城市規模將擴大到50個左右,覆蓋80%的省市區,爲數據規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設施基礎。
今年計劃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 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今年國家數據局計劃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以此爲抓手,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將持續優化數據產業發展環境,培育多元經營主體,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024年我國數據產業規模達到5.86萬億元 較“十三五”末增長117%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近年來我國數據產業逐步壯大,已成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我國數據企業的數量超過了40萬家,數據產業的規模達到了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數據產權等10多項制度將在今年推出
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數據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數據市場加快培育。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去年推出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產權等10多項制度,一批圍繞數據匯聚共享、開發利用的數據企業正在孕育興起,標準、規範不斷推出,數據交易日趨活躍,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此外,國家層面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開展公共數據“跑起來”示範場景建設,以場景牽引帶動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
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五”以來集成電路加快佈局 形成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的完整產業鏈
劉烈宏介紹,經過多年持續攻堅,我國在數字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展示出我國顯著的發展成績。集成電路加快佈局,形成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鴻蒙系統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爲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智能中樞”;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專利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0%
出品:21財經客戶端 南財快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