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數倍、數十倍增長,業績也閃亮,科技主題基金這波行情還能走多遠?

財聯社4月16日訊(記者 封其娟)公募一季報開啓披露模式,不少科技主題基金搶先發布。

對於科技主題基金而言,AI 產業鏈已成佈局重點和投資熱點。平安先進製造主題以 53.65% 的收益率摘得一季度業績亞軍,華富科技動能亦躋身前列,兩隻產品均重點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較上季度末,平安先進製造A/C類一季度規模大漲2-3倍,基金經理張蔭先強調該賽道長期成長性,但提示短期估值偏高、波動加劇風險,未來將聚焦感知類零部件、新制造工藝等細分領域,兼顧確定性與彈性。

中歐基金4月15日發佈首批科技主題基金一季報。鐘鳴管理的中歐內需成長持續關注智能駕駛與人形機器人落地,一季度規模增長超 50%;馮爐丹旗下中歐數字經濟雖佈局機器人產業鏈,但提示其商業化進程或慢於預期。杜厚良、邵潔等經理亦看好 AI 驅動的設備更新與推理應用機遇,相關產品規模均實現顯著增長。

永贏智選系列作爲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發起式產品矩陣,多隻科技主題基金一季度規模分化明顯。永贏科技智選轉向雲計算與數據中心,基金經理任桀指出 AI 推理需求拉動公有云及 IDC 行業景氣回升,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雙擊;王文龍管理的永贏數字經濟智選錨定國產算力新環節,永贏信息產業智選則聚焦 AI agent 與多模態應用。

整體來看,機構普遍提示,科技賽道高成長性伴隨高波動,投資者應理性決策,避免盲目跟風。當前公募基金加速佈局 AI 產業鏈上下游,從硬件設施到應用創新全面覆蓋,行業競爭與技術迭代正重塑投資格局。

一季度“亞軍基”重在佈局人形機器人

已披露的首批公募一季報中,平安先進製造主題、華富科技動能一季度業績分別排在第二名、第十一名。最新重倉股顯示,這2只產品主要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行佈局。

平安先進製造主題是一隻發起式產品,成立初期,A、C類規模合計0.12億元。截至一季度,A類份額規模爲4.14億元,較上期增加1995.49%。C類份額規模爲9.07億元,較上期增加3108.10%。

一季度,平安先進製造主題A的收益率爲53.65%,顯著超越4.58%的業績比較基準。一季報指出,該產品主要配置維持在人形機器人方向。基金經理張蔭先表示,本着“長期成長股”的策略去對待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投資。他認爲,人形機器人產業在未來數年乃至十年間,無疑將成爲極具成長性的黃金賽道。但投資路上存在起伏,當前板塊靜態估值處於較高水平、短期漲幅較大可能會面臨調整壓力,波動率較大,這往往是成長性賽道投資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希望投資者理性看待、分批投資。

板塊短期上漲較多後,張蔭也在機器人細分領域內做出取捨,未來更願意把倉位佈局在感知類零部件、新制造工藝、潛在新型電機方案、整機組裝代工商、積極拓展機器人業務且估值相對偏低的公司等,這也符合該產品一貫的投資方法:一方面佈局確定性,尋找在機器人業務中較高概率進入供應鏈的公司;另一方面挖掘彈性,積極尋找主業基本面有支撐或改善、同時新拓展機器人業務的優秀公司,這類標的一旦實現 0-1的新突破,有望獲得估值及業績的雙擊機會。

今年一季度,華富科技動能延續去年四季度的投資方向,全面佈局人形機器人板塊,包括本體、執行器、傳感器、驅動控制、傳動裝置、設備、材料等各環節;結合產業化進展,綜合考慮彈性空間、確定性、細分行業壁壘、公司競爭優勢等因素優選標的。

截至一季度末,華富科技動能A、C類規模分別爲5.30億元、3.23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

807.75%、674.72%。

中歐旗下首批科技主題基金髮布一季報

4月15日,中歐基金旗下首批科技主題基金一季報發佈。這其中,同樣關注人形機器人的基金經理還有鐘鳴、馮爐丹。

截至一季度末,鐘鳴旗下中歐內需成長A、C類規模分別爲3.67億元、0.78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56.48%、74.73%。在行業層面上,基金經理鐘鳴會持續關注智能駕駛和人形機器人作爲AI垂類應用的落地情況。組合在配置上,聚焦在汽車、家電等領域;汽車是physical AI品種較多的行業,家電主要選擇了部分成長屬性好、格局清晰的品種。

馮爐丹指出,一季度成長風格佔優,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表現突出。旗下中歐數字經濟聚焦於AI應用、機器人及智能駕駛、國產AI產業鏈、AI基礎設施以及端側AI五大核心賽道。站在當前時點,她認爲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節奏需再評估。智能機器人的長期市場空間毋庸置疑,但她判斷其量產及短期增長能力被階段性高估。當前數據積累仍是主要瓶頸,參照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歷程,人形機器人在真實場景中的落地難度更大,商業化進程可能較市場預期更爲漫長。

杜厚良旗下中歐信息科技是一隻發起式產品,截至一季度末,該產品A、C類規模分別爲0.61億元、0.48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216.39%、848.68%。展望2025年,他認爲不僅在機器人領域,在AI端側、消費電子等領域,由於大模型的出現,也將進入加速創新階段。在創新過程中,相關通用設備、柔性化產線等都需要提前進行大規模投入,這也將爲相關設備公司帶來投資機會。

截至一季度末,邵潔旗下中歐智能製造A、C類規模分別爲3.81億元、7.84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279.74%、587.17%。她指出,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推理應用將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構的存算運力芯片需求爆發,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終端設備、Agent、智駕、醫療和機器人等領域都會迎來產品或者商業模式的創新。

截至一季度末,王穎旗下中歐互聯網先鋒A、C類規模分別爲33.63億元、11.24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31.54%、101.49%。一季度,王穎繼續維持港股互聯網的較高倉位、強化AI推理側和應用的配置,同時加入一些估值低位的科技消費產品。並在季報指出,互聯網平臺是國內技術和資本最爲密集的企業,他們對於AI的研發投入是積極的;加入低估值的科技消費產品,一方面是因爲在經濟修復預期下,消費市場也將迎來複蘇,另一方面,是因爲王穎認爲AI等科技的發展將對部分品類的產品帶來較大影響,未來將積極挖掘能夠被科技“重新定義”的產品。

永贏智選系列:AI 產業鏈成投資主線

季報指出,永贏智選系列作爲聚焦新質生產力的工具型產品系列,其高成長性決定了必會伴隨較大的市場波動。於是提示,真正看好時再做出投資決策,而不要僅僅因爲熱度高就跟風購買。

永贏智選系列產品都是發起式產品,其中多隻科技主題產品。截至一季度,永贏科技智選A、C類規模分別爲0.31億元、2.21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114.02%、1801.82%;永贏數字經濟智選A、C類規模分別爲1.34億元、11.31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566.52%、1917.65%;永贏信息產業智選A、C類規模分別爲0.10億元、0.02億元,較上期分別上期減少0.37%、0.38%。

永贏科技智選在一季度中完成了倉位調整,開始聚焦雲計算與數據中心的投資機會。基金經理任桀指出,OAI GPT-o1、DeepSeek 等優秀模型引領了新一輪 post-train、推理架構創新,而DeepSeek在春節期間的廣泛出圈真實帶動了全社會C端和B端接入大模型的興趣和需求,AutoGLM沉思等Agent產品進一步加強了AI的端到端能力,循着產業鏈挖掘,發現生成式 AI 推理需求開始帶動公有云行業收入、盈利能力加速提升,且國內公有云廠商開始進一步加大對AI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近期團隊開始看到公有云龍頭公司的業務反轉,以及IDC行業的稼動率回升和價格企穩。任桀判斷,隨着AI用量持續提升以及對其他雲產品用量的帶動,公有云行業已經進入較長的持續上行期,且IDC作爲重資產、高槓杆行業,在需求驅動下已經進入報表改善階段,未來可能進入供需緊張階段。

任桀將持續在國內公有云產業中挖掘投資機會,力爭把握此輪業績和估值雙擊的投資機會。

永贏智選系列中,王文龍旗下永贏數字經濟智選重點關注國產算力新環節,盡最大可能在 AI 浪潮下尋找景氣度最高的環節,努力追求獲得超額回報。

同是王文龍在管產品,永贏信息產業智選聚焦於AI應用相關投資機會。他認爲,AI 產業在應用方向上值得期待的大突破有兩點:AI agent 和多模態。因會積極關注有卡位的同時有 Agent 嘗試的細分領域龍頭,同時重視已經出現 AI 應用相關收入的公司,通過確定性+彈性的組合配置來參與 AI 應用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