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炭治郎爲何總讓人淚崩?心理師分析「5大特質」打動觀衆
▲《鬼滅》主角炭治郎經常讓觀衆淚崩。(圖/翻攝自木棉花臉書)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猗窩座再襲》上映後,票房持續創新高!其中主角炭治郎在動漫中的行爲,總是讓觀衆深受感動、流下淚水,心理師林萃芬在《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書中提到,炭治郎的5個特質,展現高情商、無條件接納的愛,是吸引許多粉絲的原因。
林萃芬撰寫《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由時報出版,她提到,在諮詢過程中,她常透過了解當事人喜歡哪些角色、欣賞哪些特質、佩服哪些行動,探索他們的心理特徵、內在動力,而這些答案往往就是心理療愈的起點。
觀衆喜歡的角色,往往是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喜愛的特質,可能正是我們擁有、想延伸發揮的,也可能是自己缺乏、渴望獲得的能力,或是情感補償。當觀衆落下的淚水,「很可能是在爲自己的渴望而哭泣。」
有人說,看炭治郎與夥伴們面對險境,也會累積心理能量,在現實生活穿越難關,獲得重啓人生的勇氣。林萃芬解析,炭治郎的高情商,不只是能同理每個人的處境、支持並欣賞夥伴,甚至對「鬼」也能抱持同理與尊重,這種特質的養成,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炭治郎打動觀衆的核心是「無條件接納的愛」。(圖/翻攝自木棉花臉書)
她分析,炭治郎的父親雖體弱多病,卻以樂觀心態帶領家人,像是教他用「呼吸法」在極寒中堅持,並在臨終前示範「通透世界的技巧」,秒殺巨熊,將耳飾與智慧一併留給他。母親在失去伴侶後,仍耐心照顧6個孩子,並在寒冬中教弟妹理解哥哥賣炭的辛苦,這些情感豐富、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圍,讓炭治郎從小培養了責任感、耐力與樂觀。 林萃芬說明,阿德勒心理學認爲,長子往往承接父母的價值觀與期望,早早學會扮演多重角色,從炭治郎身上能看到,他是玩伴、老師、照顧者、小幫手,完全展現這些特質。
炭治郎另一點打動觀衆的核心是「無條件接納的愛」,即便妹妹禰豆子變了,炭治郎依然拼命守護她,不離不棄,這與現實中很多人面臨「有條件的愛」形成對比,很多人在家庭中必須乖巧、達成目標、成績優異,纔會被愛與肯定。而「無條件的愛」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讓人敢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也更能在困境中保持善意。 林萃芬也指出炭治郎擁有「5種特質」來表現愛:
1.肯定的言語——經常稱讚、鼓勵,並真誠表達感謝。2.服務的行動——爲妹妹與夥伴奔走,也爲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3.真心的禮物——不求昂貴,重在用心與實用,例如將唯一的飯糰送給餓着肚子的善逸。4.精心的時刻——全心全意陪伴所愛之人,不讓妹妹落單。5.身體的接觸——擁抱、摸頭,用肢體語言傳達肯定與關愛。 她表示,很少有人能像炭治郎一樣,同時具備5種愛的語言,讀者也能透過幾個提問自我檢測,「你最常使用哪一種愛的語言?」、「對方接收得到嗎?」、「你所愛的人最常使用哪一種?」、「你能理解並回應嗎?」 如果彼此接收不到對方的愛,「情感流動」就會受阻,因此她建議,觀察對方的需求,並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去表達,是維繫關係的重要關鍵。《鬼滅之刃》的魅力,除了動作與畫面的震撼,更是在故事背後,觸及人類最深層的情感需求,被愛、被接納、被理解。
▼心理師林萃芬透過《鬼滅之刃》分析許多人的心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