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今晚開啓!歷史老師揭鬼月典故 其實是「吉祥月」
歷史老師陳啓鵬分享鬼月是「吉祥月」由來。(翻攝自YT 新聞挖挖哇!)
臺灣民間普遍將農曆七月視爲「鬼月」,2025年的鬼月自今(22日)晚間11時起,農曆七月「鬼門」正式開啓,至9月21日晚上11時關閉。傳聞認爲此時陰間好兄弟會回到人間遊蕩,因此衍生許多禁忌與普渡習俗。不過,歷史老師陳啓鵬近日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上分享不同觀點,直言七月其實原是佛教的「吉祥月」,會演變成「鬼月」的說法,竟和明朝皇帝朱元璋有關。
陳啓鵬指出,佛教原本將農曆七月視爲帶有吉祥意涵的好月,明太祖朱元璋爲了想獨享七月這個「吉祥月」的榮耀,於是由「國師」劉伯恩出面,設計散播「農曆七月是鬼月」的傳聞,甚至呼籲百姓避免在這段時間下葬。隨着流言流傳,逐漸演變成世代流傳的「鬼門開」觀念。
他更進一步解釋,現今社會熟知的普渡、法會等鬼月儀式,實際上並非自古即有,而是近代才逐漸形成,「鬼門開這種事情,要做普渡、法會其實也是近年才發生」,陳啓鵬提到,清代的漳泉械鬥造成大量死傷,爲了安撫亡魂,漳州與泉州兩地居民舉辦法會,來到臺灣更嚴重,「所以他們把做法會習俗擴大,結合骨灰送進神龕裡面的習俗,因爲象徵打開,要去把骨灰請出來,去把祂祭拜」,儀式跟法會習俗兩者結合,於是逐漸形成如今盛行的鬼月普渡文化。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