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仍是少年|用生命守護運糧船!他甘當一輩子“鐵算盤”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躍着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抗日武裝力量——新四軍。2023年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着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80年後,前行路上,如何從新四軍的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力量?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派出多路青年記者,組團尋訪80位百歲新四軍老戰士,重磅推出《歸來仍是少年》系列融媒報道。每期由8位老戰士聯袂講述,在一個個動人故事裡記錄歷史,在一句句深情寄語裡共繪未來,弘揚“初心不改,歸來仍是少年”的主題精神,激勵我們不斷攻堅克難,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風華正茂的新詩篇。
歸來仍是少年|用生命守護運糧船!他甘當一輩子“鐵算盤”(來源:視頻綜合)
【主講人檔案】
姓名:江寧
性別:男
出生:1927年
新四軍經歷:1940年投入抗日戰爭,爲抗日前線徵收公糧。1944年考入隸屬新四軍序列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成爲一名新四軍戰士。參加了攻打阜寧北沙灣的作戰、鹽城戰役等多場戰鬥,多次與敵人交火,屢次完成糧食供應任務,保障了新四軍部隊的補給。
追憶起抗日戰爭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98歲高齡的江寧老人總是忘不了自己那把斑駁的舊算盤。
“當時部隊裝備簡陋,我只有一把槍和三顆手榴彈。但是這把算盤,也一樣是我的‘武器’。”講到這句話時,80年前的血與火、那些與算盤爲伴的青春歲月,彷彿就在江寧的眼前。
1927年,江寧出生在鹽城阜寧的一個村子裡。他7歲喪父,在飢寒中早熟,跟着母親和哥哥種田、打工度日。在鄉小學校長姜春章的幫助下,一直渴望讀書的江寧進入學校學習。
姜校長像暗夜裡的星光,不僅教會江寧識字讀書,還在1937年春節特意把他叫到家中,用顫抖的聲音講述了“九一八”的慘痛:日本侵略軍在攻佔我國東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被屠殺;隨後“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進犯上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上海人民奮起反抗,工人和青年學生紛紛加入義勇軍、投身抗日。
“日本侵略者不會放過我們這裡的,學校能否平安辦下去還是問題。”姜校長說,“你已是10歲的大孩子了,已經懂事了。除了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再擠一點時間學習珠算,這是馬上就能用得上的技能,我來單獨教你。”
恩師的話令江寧熱血澎湃,他狠狠地點了點頭。也是從那時起,這個貧農之子的命運通過一把算盤與國家的脈搏緊緊相連。
“七七事變”的槍聲宣告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爆發。1938年,日軍飛機轟炸了阜寧縣城,老百姓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日軍不時下鄉掃蕩,殺人放火、強姦婦女,無惡不作。姜春章此時已調任鄉里的財糧鄉長,走上了抗日第一線。江寧則被迫休學,在油坊做小工掙點錢補貼家用。
1940年夏季徵收公糧開始後,姜春章看江寧已是13歲的“小大人”,要帶他跟自己一起去徵收公糧。一聽說是爲抗日前線徵收公糧,江寧毫不猶豫、一口答應。
“雖然當時我只是個半大孩子,但有良心的中國人就應該站出來。”江寧說。
此後的3年,江寧背起算盤,跟隨姜春章穿行在槍聲四起的田間地頭。由於江寧打算盤的動作特別快,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爲“鐵算盤”“小財糧”。
1944年7月,家鄉被日軍徹底佔領,阜寧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爲了尋找抗日救國的出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江寧在鄉長的介紹下投考了“抗大”,成爲“抗大”五分校七隊三排八班的最後一屆學員。
“抗大”在學習體制上是軍事化,學生進入學校就按照軍隊編制,編成班、排、隊等,過軍事化生活。他們平時全副武裝,穿軍裝、背手榴彈,以班爲單位集中駐紮在老百姓家裡。
“我們隊駐紮在崗劉莊,離阜寧縣城敵佔區只有十多里路程。除了正常上課外,我們還要站崗放哨,保持高度警戒,隨時隨地準備迎戰日本鬼子。”
1945年10月上旬,新四軍鹽阜軍分區部隊奉命攻打鹽城,對拒絕投降的僞軍展開進攻作戰。司令員謝祥軍要求江寧所在的供給部做好鹽城戰役的後勤工作,特別是糧食供應工作。
當時的糧食存放得非常分散,供給部首先按照部隊人數編制預算送交鹽阜專署,政府出具調糧通知書,江寧等糧秣員持調糧通知書,帶領船隊到指定鄉村一家一戶地提取。原糧經加工廠加工成米之後,再裝船運送到鹽城戰役的前線部隊。
鹽阜地區當時交通不發達,公路又被敵人控制住,因此所有供應部隊的糧食只能用舊式木船運輸。“儘管困難重重,大家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加速籌運、日夜開工、早日將成品糧送往前線。”江寧說。
一天上午,運糧船隊進入馬家蕩蘆葦中心地段,江寧和戰友幾乎同時發現了異常情況:在船隊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小船直向運糧船隊急速駛來,遠遠望去,每條船上大約有四五個敵人。
江寧心裡一緊:萬一糧船出了問題,影響前線糧食供應,問題就大了。“我暗暗下定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也要保住糧船準時到達目的地。”
說時遲那時快,江寧大聲一叫:“同志們,準備戰鬥!”話音未落,“砰、砰”兩槍,兩發子彈瞬間打中了敵船的船槳。坐在頭船上的戰友也向左邊小船開了兩槍。前後、頭尾都開了槍,敵人眼見不妙,掉轉船頭溜了。
隨後的歲月裡,江寧成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特務團供給處會計,以後勤戰士的身份參加了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江寧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離休之後繼續發揮餘熱,到律師事務所出任特約律師,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現在的計算機每秒能運算億萬次,比我當年手裡的算盤那可強太多了。”採訪中,江寧反覆叮囑記者,“但請永遠記得,真正的力量不在於計算的速度,而在於爲理想燃燒的熱度。願你們在這沒有硝煙的年代,依然保持‘鐵算盤’的堅韌與擔當,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撥響屬於新時代的強音!”
【七位新四軍老戰士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