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引領系統推進 虛擬電廠發展將提速

4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爲我國首個虛擬電廠領域專項政策文件,《意見》在規範虛擬電廠的定義和定位的同時,還明確了積極推動虛擬電廠因地制宜發展、完善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等機制以及推動虛擬電廠技術創新和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等任務。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構建了虛擬電廠發展的制度基礎設施,併爲行業劃定了發展“座標系”。其最核心的突破點在於打破資源聚合、市場準入、價值兌現的閉環堵點,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將虛擬電廠的系統價值轉化爲“真金白銀”。虛擬電廠發展產生的正外部性也將助推電力市場化改革向深水區突破,形成技術與制度創新的協同進化。

完善參與市場機制

虛擬電廠是實現智能配電網的重要技術之一,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虛擬電廠通過聚合分佈式電源、可調節負荷、儲能等各類分散資源,能夠提供調峰、調頻、備用等多種調節服務,有效緩解電力供應緊張局面。”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用電高峰時段,虛擬電廠可以調動需求側的可調節負荷,減少用電需求,從而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行。

朱克力認爲,虛擬電廠在我國能源領域扮演着電力系統“調度大師”的角色。從經濟視角看,虛擬電廠讓用戶側閒置的調峰資源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價值變現。更爲重要的是,其爲中小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開闢了新通道,激活了需求側響應潛力,這種對資源的優化配置機制正在重塑傳統能源行業的價值分配格局。

去年9月份印發的《電力市場註冊基本規則》將虛擬電廠列爲電力市場新型經營主體,並規定了虛擬電廠經營主體基本條件。

本次出臺的《意見》完善了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等機制。《意見》進一步明確,虛擬電廠在滿足《電力市場註冊基本規則》要求及相應市場的准入要求後,可按獨立主體身份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要求,堅持多元參與,鼓勵民營企業等各類社會資本結合自身優勢參與虛擬電廠投資、建設和運營。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意見》時表示,制定《意見》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能源電力領域開發建設的有效舉措。

鄭磊認爲,這將爲電力市場引入新的參與者和交易模式,有助於推動電力市場向更加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推進虛擬電廠發展

在虛擬電廠的發展目標方面,《意見》明確,到2027年,虛擬電廠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成熟規範,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健全完善,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虛擬電廠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各類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

近年來,多地已針對虛擬電廠建設和運營開展了探索。廣東、山西、江蘇、河北等省份已展開了虛擬電廠試點建設。山西還印發了《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虛擬電廠建設。

國家電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今年1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進入山西電力市場的虛擬電廠聚合用戶已增加至122戶,聚合容量增至201.38萬千瓦,最大可調節負荷達到25.63萬千瓦。自2023年9月1日山西啓動虛擬電廠入市交易以來,虛擬電廠以15分鐘/次的交易頻率按日不間斷運行16個月,結算電量3.84億千瓦時,共獲得紅利259.36萬元。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適應虛擬電廠發展的管理要求、市場機制和標準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健全。《意見》堅持統一認識,明確虛擬電廠的定義和功能定位,健全支持虛擬電廠發展的政策和市場體系,爲虛擬電廠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爲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在完善支持政策方面,《意見》提出,積極落實“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虛擬電廠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爲虛擬電廠提供低息貸款、信用擔保、綠色債券等支持。

“鼓勵金融機構爲虛擬電廠提供金融支持有助於降低有關企業融資成本。”鄭磊表示,未來健全標準規範體系,加快制定虛擬電廠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和監管標準,有助於確保其發展有章可循。

“建立金融創新配套機制,探索電力期貨、調峰權交易等衍生品,也有助於幫助市場主體對衝風險。”朱克力建議,爲推動虛擬電廠發展,政策層面可以聚焦建立市場驅動的長效機制,完善分時電價信號傳導機制,讓虛擬電廠的調節價值在市場交易中充分顯性化。具體而言,試點容量電價與輔助服務市場聯動定價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編輯/範輝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