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前路:鏈上攻堅先聲奪人
8月,北疆大地風光旖旎,奮進足跡鏗鏘。
在海泰新能源(錫林郭勒)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一派繁忙,工人們正鉚足幹勁生產光伏組件。去年12月中旬,海泰新能源首批1GW光伏組件產品正式下線,實現錫林郭勒盟光伏裝備再延鏈,填補了該盟光伏組件製造的空白。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達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約7億元,創造稅收約1500萬元。
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延鏈補鏈強鏈。依託“全國少有的一類優質風光資源區”優勢,錫林郭勒盟確立“新能源開發與裝備製造並舉”的方針,吸引和匯聚了明陽智能、上海電氣、海裝風電、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一批裝備製造領軍企業投資興業,全產業鏈配套能力走在全區前列。
以鏈謀變,以鏈圖強。錫林郭勒盟的探索,正是內蒙古以鏈式思維發展新能源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內蒙古一手抓新能源開發,一手抓新能源裝備製造業,以全產業鏈發展思維協同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與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已成爲內蒙古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包頭市石柺區,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業園內,剛剛“走”下生產線的百米長風機葉片依次排列、整裝待發。另一邊的主機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組裝風機主機設備。
去年5月,明陽集團與包頭市政府簽訂陸上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合作協議,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產值500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羣,助力包頭打造千億級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集羣。自落戶包頭市以來,明陽集團積極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側企業協同發展,累計完成屬地化培育企業21家、外部引進企業9家,構建起創新研發引領的產業鏈體系,成功實現了風電整機關鍵核心部件屬地化生產。
通遼市科爾沁區,蒙東(通遼)高端重型基礎裝備製造產業基地裡,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各車間焊接件和風力發電機鑄件生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作爲“鏈主”企業,自2020年蒙東(通遼)高端重型基礎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啓動建設以來,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已引進洛陽雙瑞、金風科技、瑞祥重工等上下游優質企業10餘家,一條培優塑強的產業鏈條正趨於完整,爲通遼市建成全國最大的陸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通遼4個基地爲基礎,以風、光、氫、儲4條產業鏈爲重點,內蒙古圍繞風電整機、光伏組件、氫能設備、儲能裝備等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全產業鏈,以“鏈式”攻堅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在此過程中,內蒙古用好招商引資“關鍵一招”,在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鏈引羣上持續發力。
“我們圍繞風光氫儲4條產業鏈,編制產業鏈全景圖和招商引資遠景圖,組織重點盟市‘走出去’‘請進來’開展精準招商,持續擴大合作共贏‘朋友圈’。”自治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年初,興安盟黨政考察團赴北京市考察,先後對接北京能源集團、金風科技、中廣核等企業,商討項目建設,爭取擴大投資,推動新能源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3月下旬,鄂爾多斯高新區相關部門組成招商小組赴北京市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會上,招商小組與參展企業交流合作意向,詳細介紹高新區的產業政策、投資環境和發展優勢,重點推介在氫能及儲能產業方面的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並與60餘家企業建立了聯繫。
隨着招商引資工作持續推進,內蒙古招引了一批“鏈主”企業,落地了一批重大項目,成爲新能源頭部企業“搶灘登陸”的投資熱土。遠景、明陽、天合、龍馬、隆基、晶澳、金風等30餘家新能源“鏈主”企業競相落戶內蒙古。2024年,遠景、明陽、隆基、龍馬等一批企業總部在內蒙古註冊落地。
串珠成鏈、聚鏈成羣、集羣成勢!如今,內蒙古風電裝備已全面形成與新能源開發相匹配的製造能力,光伏裝備產業鏈前端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氫能裝備、儲能裝備產業鏈基本成型。全區已形成風電主機7000萬千瓦、光伏組件4190萬千瓦、制氫裝備650臺套、儲能裝備4350萬千瓦時的生產能力,風光氫儲裝備製造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2萬億元。
放眼內蒙古,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已經成爲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源。2024年,全區新能源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700億元,佔全區工業產值比重近10%。
如今,圍繞產業鏈做文章,把鏈式思維融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全過程,在內蒙古已成爲共識。
在今年6月10日下午舉行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5場專題對接活動之一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專題對接會上,“風光氫儲”“全產業鏈”“產業集羣”成爲高頻詞彙。
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副廳長鬍瑞芬在推介全區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時表示,當前,內蒙古正聚焦“風光氫儲”等重點產業鏈,聚力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集羣。下一步,將繼續招引延鏈補鏈項目,提升風電裝備、光伏裝備全產業鏈製造能力,引進氫能制儲輸運及儲能電池、控制系統等裝備製造項目,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
此次對接會上,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通遼市、赤峰市紛紛拋出“橄欖枝”,“鏈式”招商,擴大共贏“朋友圈”。
“爲構築全球領先的晶硅光伏產業生態,我們需要引進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銀漿、背板、膠膜、匯流箱以及電子級硅基半導體等項目。”——包頭髮出誠摯邀請。
“鄂爾多斯市將着力引進隔膜、膠膜、逆變器、塔筒、軸承等產業空白,積極佈局鈣鈦礦疊層技術、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等先進產能,全力構建新能源裝備製造全產業鏈矩陣。”——鄂爾多斯遞上合作誠意。
“通遼市規劃建設了蒙東(通遼)高端重型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我們期待與相關領域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全國最大高端重型裝備製造產業基地。”——通遼敞開合作大門。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當前,內蒙古緊扣“雙碳”目標,堅持鏈式思維和集羣配套發展,持續加強產品協作配套和鏈鏈合作,着力打造國家級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
按照部署,今年,內蒙古將繼續堅持風光氫儲全鏈條發展,做強新能源裝備製造業,聚焦發電機、變流器、逆變器、系統集裝箱等核心零部件,重點實施113個延鏈補鏈項目,力爭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產值突破2700億元。
方向明確、目標清晰、行動有力。內蒙古聚力鏈式發展補短板、強弱項、聚集羣,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未來可期。(記者 康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