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廠軟硬整合 啖AI視覺大餅

華晶科研發AI Super Resolution演算法,提升影像解析度,大幅增加無人機偵測距離及精準度。一般IR鏡頭透過熱感應成像,主要應用夜間偵測,造價昂貴,但透過此一演算法,已顯著降低無人機鏡頭硬體需求,進而壓低整體造價。

華晶科AI事業處總經理林捷升先前說明,華晶科主要發展視覺系統、避障系統等,且公司着重AI影像處理,不斷深化AI視覺技術,並自行研發影像處理晶片,如AL8100,可在無人機末端鏡頭上直接進行影像處理,大幅減輕無人機中央處理平臺算力需求。

華晶科補充,未來將持續開發具發展潛力之新技術、新應用,如新一代ISP影像處理技術、新一代高階生成式AI邊緣運算方案、新一代高算力AI智慧安控系統等,若無重大變化,預計每年合併研發費用約佔合併營業額10%以上。

佳能近年許多案子與AI影像相關,與客戶合作非常緊密,尤其是AI影像訓練部分,從幾個客戶的案子上拿到非常多訓練資料,這些資料就是佳能具差異化的競爭力。同時,強項之一的多光軸光學校準,這部分不僅導入AI影像的協助與辨識,且也會針對不同應用,如大角度、魚眼鏡頭等,客制不同機臺。

不僅如此,佳能也開發AI Framework架構,透過標準硬體與軟體介面(提供最佳軟體SDK,介面說明,影像的前處理)讓AI開發者可以利用佳能軟硬體發展自己獨有的AI功能,無須從頭開發軟硬體加速產品量產的時間。

邑錡則投入資源在Edge AI與Robotics AI的相關應用開發,擁有ASIC設計能力與自有ASIC,兼具韌體開發實力,可提供客製化相機模組解方,適合特殊應用如無人機載具&AR智能戰術頭盔等軍工產業,日前也於2025國防工業展發表三款全新軍工相機。

另外,邑錡也佈局SaaS服務,如相機維護平臺,讓相機與用戶透過Wi-Fi/4G遠端維護管理相機與拍攝任務;以及AI辨識平臺,可針對旗下Brinno雲端相機影像直接進行AI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