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掛越多越好賣?用心裝潢換高價?專家曝「7事」別做:優先檢視開價
房市示意圖。記者陳正興/攝影
一句話先講在前面:房子不是你回憶的延伸,是別人現實的負擔。
這篇文章,不是寫給那種「隨便都能賣掉的神物件」,也不是寫來取悅誰、灌誰迷湯,是寫給每一個還活在價格幻想裡、還以爲房市永遠向上的屋主。
我不是在講道理,我是講我怎麼賣我自己房子的邏輯,因爲如果你連「賣房這件事」都處理不乾脆,很可能你人生其他決策也一樣卡卡。
開賣前,你真的知道你家值多少嗎?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要賣掉我自己的「惠宇澄品」,我會這樣做:
1、不是喊價,而是預判「成交價」。
我第一時間不會喊夢幻價格,而是先想:以現在市場的溫度、社區成交數據、總價帶位置——我認爲這間房,可以成交在 3500~3600 萬之間。
不是我想賣這個價,是市場這半年來,就只願意出這個價。
2、不是憑感覺,是用數據說話。
我會先比對以下幾個面向:
3、心裡畫出底線,不演、不撐。
如果我開3700,二週內沒反應,能不能馬上下修到 3600?如果這間房是我幫朋友賣,我會怎麼建議?買房是市場行爲,賣房也是。
你不是真的在賣一段人生,你是在賣一個不動產。
委託策略纔是關鍵,不是掛越多越好
很多屋主以爲:「掛越多家仲介,就越快賣掉。」這是大錯特錯。
多重委託會怎樣?
我會怎麼做?只給專任,還要是信任的團隊。
因爲專任纔會有人願意做以下事:
不是找一個人貼廣告,是找一個能陪你全程調整與判斷的人。
沒人看,不是房市不好,是你價錢太「醜」
這句話很重,但我一定要講:如果你家掛一個月點閱不到 300,代表一件事——市場根本不想點進來看你這間。
而如果你掛的是 A 案,應該會發生這些事:
如果沒有這些現象,請你誠實問自己:是不是我開太高了?是不是我自己也不想買這種條件的房子?
銀行鑑價,是最冷靜的真相製造機
我自己賣房子時,一定做這件事:請團隊業務幫我送三家銀行鑑價。
爲什麼?因爲只有銀行會「不講情面」。
只管能不能貸款,只管這物件的價值能不能撐起融資,只看成交紀錄和位置條件。
這麼做的好處是:知道買方貸款能不能過,看清市場真實行情,避免成交後貸款破局再來重賣,白忙一場。
漂亮不能賣貴,裝潢不能定價
你覺得你家很美,裝潢花兩百萬?買方第一句會說:「我全部要拆掉。」
你找攝影師幫你拍得像樣品屋?買方只會說:「不合我風格。」
你說文案寫得好、標題吸睛?買方只關心:「成交價多少?可議嗎?」
市場是最現實的,只有價格是成交關鍵,其他都是加分項目。千萬不要拿你的回憶、裝潢、照片,來當你房子的售價依據。
你以爲你在等高價,其實你在燒時間、燒人生
我自己最討厭賣房拖拖拉拉,因爲我知道,時間的成本最貴。
太多案例告訴我:
屋主開高撐半年,最後還是降回第一週的合理價。錯過買氣、錯過換屋時機,連下一步都卡住。
每天滑 591、期待業務來電、焦慮到睡不着,晚上入睡前與家人討論怎麼辦,心理壓力、時間成本、生活品質,誰幫你算?
你不是在等奇蹟,是在折磨自己。
你需要的是陪你看清市場的房仲,不是幫你畫夢的
從業 14 年成交超過 300 組買賣雙方,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陪屋主面對現實、釋懷執念、做出決定。
我不是要說你錯,而是想讓你知道:房子賣得漂亮,不是賣高,而是賣得乾脆、賣得舒服、賣得剛剛好。
所以我總問屋主這三個問題:
結語:房子不是拿來懷念的,是拿來成交的。
如果你今天是爲了資金規劃、人生下一步、換屋轉型纔要賣房,那你應該更快做出理性選擇,而不是卡在情感裡走不出來。
如果你只是「想試試高價」,那我建議你先不要賣,因爲你根本沒準備好面對市場真相。
◎本文內容已獲 房仲日常 謝濱展-阿濱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