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災民憶逃生緊張到快哭 代表批警報未及早發佈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大水衝入鄉鎮致災。(蔡旻妤攝)
目前馬太鞍教會安置所約收容500名災民,夜間人數更多。(蔡旻妤攝)
目前馬太鞍教會安置所約收容500名災民,夜間人數更多。(蔡旻妤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前(23)日溢流,大水衝入鄉鎮,造成14人罹難、31人失聯。約500位受災戶鄉民暫居馬太鞍長老教會安置所,仰賴物資維生,大平村民回憶逃生過程直言「當時緊張到快哭出來,壓力大到胡言亂語」;光復鄉代表蔡智輝則批警報發佈延遲,讓鄉民措手不及。
回想起恐怖土石流,王姓村民心有餘悸,廣播一宣佈洪水將至,全家人都很恐懼,而她當時就怕隨時逃不了,緊張到快哭出來,心裡壓力大到會胡言亂語。她目前已在安置所睡了3個晚上,他說,教會長椅木板太硬,翻身困難,孩子和老人家睡得很不舒服。
王姓村民指出,夜晚最需要的是棉被、尿布等,食物雖然有人捐,但晚上最怕冷,老人和小孩都難熬,此外,她長期患有高血壓,卻因逃難慌亂連藥物都沒帶走,「明明不舒服還是得吃藥,心裡一直懸着」
光復鄉代表蔡智輝表示,馬太鞍部落及大平村受災最爲嚴重,他的住家也遭泥水淹至50公分,泥沙厚達30公分,至今仍無法進入。談及事發情形,他說,「那時候雨下很大,我聽到像爆炸的聲音,堤防被衝破,水一口氣衝進來,瞬間淹到屋舍3分之1高,大家急着後退、車子爭相逃逸,場面混亂」
蔡智輝質疑,水流自上游至光復鄉大約有70分鐘預警時間,「不論縣府或中央,都應及早發佈警報,甚至警察或活動中心也能廣播提醒,但當時什麼都沒有,造成災民傷亡與財物損失慘重」他感嘆,幸好溢流發生在白天,否則若在夜間,恐怕傷亡更爲嚴重。
目前馬太鞍教會安置所約有500名災民,夜間人數更多,蔡智輝感謝全臺各界捐贈物資,提供棉被、盥洗用品與食物,讓災民暫度難關,未來重建之路漫長艱難,地方迫切需要政府與各界資源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