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災民家徒四壁 四處搶傢俱「像無頭蒼蠅」
佛祖街謝小姐的媽媽一個人住,災後的平房空空如也,「很想要有一張桌子」,DIY撿來2個水桶當桌腳、再放上一塊洗乾淨的板子當桌面。記者林佳彣/攝影
花蓮光復洪災已滿月,災民逐漸恢復昔日生活,但家園重建之路依然不易,生活起居的桌椅、餐桌等傢俱全被泥水毀壞,得要重新添購或找尋二手物。有人深怕洪災夢魘再來而不擺放,也有人還在等愛心二手傢俱,住家一樓空蕩蕩,這是災區真實且漫長的日常。
「有可以登記哦?你可以幫我登記?我不知道啊!」80幾歲蔣小姐與先生一起住,大嘆年紀大,也不懂網路。她之前得知光復鄉公所前有載滿傢俱的卡車來,趕快去排隊搶,最後也請人幫忙載桌椅回家,迄今陸續獲贈一些桌椅,仍缺吃飯桌、不怕水的鐵架和衣櫥,目前衣服只能放在塑膠袋裡。
佛祖街謝小姐的媽媽一個人住,災後的平房空空如也,「很想要有一張桌子」,DIY撿來2個水桶當桌腳、再放上一塊洗乾淨的板子當桌面,上頭擺着便當、手機、水瓶等生活用品,作牀的躺椅是新買的、家中黑椅是被水流走再撿回來的,全新牀墊雖是人家送來但沒牀架。
70幾歲的謝母回憶,「那一天我差3秒鐘,我也是去了,佛祖街也就少1個了啦」,如今相當感恩命還在,若有二手傢俱就順其自然,沒人送也沒關係,先前縣長徐榛蔚來關心缺什麼,自己有表達需求,「有那個心意,我們就很高興了,沒有被冷落下去就好了啦!」
謝小姐說,看得到的傢俱是人家送或自己買,衣服只能放在塑膠袋,現下急需衣櫥和桌椅。
蔡先生退休後在家帶孫子,洪災後,兒子有上網登記領取二手傢俱,也確實送來,但整個封起來也沒說明書,他不知如何組裝,只能放在一旁。
從事教職的張先生大嘆,牛皮沙發整組等傢俱都沒了,「2樓還有傢俱,1樓就先家徒四壁」,暫時緩緩添購新傢俱,目前先維持現況,畢竟堰塞湖尚未解決,也怕下次大雨,馬太鞍溪的水不知往哪跑。另已向經濟部登記所需家電,但看來也是要抽籤。
「爲什麼我們要像難民一樣?」有災民抱怨,不時聽到哪裡有民間捐助的家電或傢俱可以領,就跑去排隊排半天,沒領到的人又跑到別的地方去碰運氣,有些還要登記,而且明明都是受災戶,爲什麼領個東西也要公開抽籤?各方資源雖多,流程卻是一直重複,災民們就像「無頭蒼蠅」。
花蓮縣政府表示,目前調查受災戶的需求並登記造冊,除了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家電類,傢俱如桌椅、牀墊、衣櫃等需求量大,將持續媒合愛心物資,後續會宅配到府。詳情可洽花蓮縣政府前進指揮所03-8700855、03-8350080或爲民服務專線1999。
泥水衝破民宅,多數家戶的門窗如今「門戶洞開」,災民陸續領到的家電、傢俱,就連現金等貴重物品,放在家裡仍感到不安全,希望接下來能有「鋁門窗超人」來幫忙。
陳先生在光復經營藥局20年,歷經9月洪災,將再重新裝潢。記者林伯東/攝影
花蓮光復災民逐漸恢復昔日生活,但家園重建之路依然不易,生活起居的桌椅、餐桌等傢俱全被泥水毀壞,不少民宅仍家徒四壁。記者王燕華/攝影
光復災民80幾歲蔣小姐(左)與先生一起住,災後不只排隊搶二手傢俱,迄今陸續獲贈一些桌椅,仍缺吃飯桌、不怕水的鐵架和衣櫥。記者林佳彣/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