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企業密集減產自救,超三成玻璃產能已“休眠”

光伏企業的減產自救仍在繼續。

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601865.SH)8月4日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積極響應工信部反內卷號召,減少光伏玻璃產能供給。

8月5日,福萊特董秘辦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具體減產幅度取決於公司整體情況,目前暫未完全確定。

SMM光伏玻璃分析師鄭天鴻提供的數據顯示,包括福萊特此次減產在內,目前行業總冷修產能佔國內光伏玻璃總產能的32.18%,加上堵口產能,預計目前總運行產能已不足8.7萬噸/天,供應端減產速度較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全行業承壓,通過減產以減虧已成爲現實。隨着近期部委發聲,“有形的手”具體規範行業的形式初現雛形,提高能耗等環節門檻或將成爲手段之一。

多家企業官宣停窯減產,7月降產產能超7000噸/天

A+H上市的福萊特是光伏玻璃環節的頭部企業,全球市佔率約30%。自去年下半年起,受價格持續走低影響,福萊特整體毛利率下滑明顯,在行業供需失衡影響下,爲了優化產能結構,福萊特此前已將公司部分窯爐進行冷修。

今年6月末,曾有市場消息稱光伏玻璃頭部企業計劃進行新一輪減產,預計減產規模達到30%。光伏玻璃企業亞瑪頓(002623.SZ)在接受採訪時確認減產消息屬實。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近期,部分中小規模企業也陸續宣佈減產。其中,海南發展(002163.SZ)7月29日公告稱,從事光伏玻璃生產的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海控三鑫”)於近期對550噸窯爐及5條深加工生產線進行停窯減產。去年9月,公司已對另一座650噸窯爐進行停窯冷修。

海南發展表示,受光伏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光伏玻璃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海控三鑫近兩年持續處於虧損狀態,且短時間內難以扭虧,因此進行停窯減產以降低運營成本。

窯爐冷修是指熔窯停火冷卻後進行大修的過程。前述福萊特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生產光伏玻璃的窯爐開火後基本處於持續運營狀態,產能調控不是特別靈活,窯爐冷修後如重新啓動也需要經歷產能爬坡,整體耗時大致在9至12個月。

SMM光伏玻璃分析師鄭天鴻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包括福萊特此次減產在內,7月以來光伏玻璃冷修設計產能達到6750噸/天,實際降產產能超過7000噸/天,目前行業總冷修產能佔國內光伏玻璃總產能的32.18%,加上堵口產能,預計目前總運行產能已不足8.7萬噸/天,供應端減產速度較快,後續仍有部分光伏玻璃冷修規劃。此前,工信部會議上提出,爲進一步改善國內光伏玻璃市場價格,提倡頭部企業進一步減產,後續整體運行產能預計仍將下降。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相較其他環節,光伏玻璃的供需失衡並非特別嚴重,例如,福萊特2024年的產能利用率依然達到91.47%。

內卷壓垮業績,提高能耗門檻或成去產能方向

“舉步維艱”——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7月末舉辦的2025年光伏行業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如此形容光伏行業的上半年情況。

受光伏玻璃市場供大於求、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凱盛新能、福萊特、南玻A等光伏玻璃相關企業的業績坐上過山車。

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凱盛新能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35億元到-4.62億元。南玻A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5816萬-8687萬元,同比下降88.15%-92.07%。

福萊特同樣經歷業績滑坡,預計集團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3億元到2.8億元,同比減少81.32%到84.66%。對於淨利潤預期減少,公司稱,主要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行業競爭加劇及內卷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光伏玻璃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致使公司銷售收入和淨利潤大幅下降。

持續虧損之下的減產減虧已成爲事實。據王勃華介紹,光伏行業上半年製造端產量增速大幅下降,電池片、組件產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產量出現負增長。

部分輔材環節同樣自發減產停產。福萊蒽特(605566.SH)7月25日公告稱,擬對生產膜材料的控股子公司福萊蒽特(嘉興)新材料有限公司(“嘉興新材料”)實行停產歇業,稱作出這一決定系因光伏行業目前的競爭環境及嘉興新材料本身銷售不暢、持續虧損。

目前,光伏行業最受關注的去產能環節集中於上游硅料,市場消息稱頭部企業計劃成立基金收購過剩硅料產能,協鑫科技聯席CEO蘭天石在今年6月的行業活動上曾確認收購方案的存在。

雖然減產消息頻繁,但落地影響暫時有限。硅業分會7月30日發佈的多晶硅周評顯示,硅料價格漲幅收窄,主要是以目前的多晶硅市場價格,絕大多數企業仍未開始規模性成交,硅料需求尚未實質性回暖,同時硅片價格也僅維持在成本線上下,因此,需求和下游價格都不足以支撐硅料價格繼續以較高的漲幅上行。

隨着近期部委發聲,“有形的手”具體規範行業的形式初現雛形,提高能耗等環節門檻或將成爲手段之一。

8月1日,工信部印發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共涉及41家企業。

國元證券研報稱,此次節能監察與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行業落後產能出清。首先,通過節能監察對能耗不達標產能實施強制性退出。單位電耗超過60kWh/kg的落後產能,或將面臨直接關停風險;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案嚴格執行“不低於成本銷售”規定,將迫使高成本產能退出市場,從根本上優化行業供給結構。

多晶硅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在前述行業協會研討會上透露,爲推動落後產能出清,目前業內正在推進修訂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標準,擬將1級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限額從≤7.5 kgce/kg調整爲≤5 kgce/kg,2級和3級也擬相應下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