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板適合放水面?環團促深思

颱風丹娜絲侵襲臺灣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嘉義布袋新塭水面型光電場被強風吹毀,光電板四散如何清理讓業者傷透腦筋。記者劉學聖/攝影

大量@@@光電板@@@不敵強風豪雨被掀翻、破裂,儘管環境部長彭啓明稱不會造成任何污染,不過環保團體直言,短期內較難看出損壞光電板對環境的污染,但長期下來不得而知,在極端氣候的常態化下,太陽光電板是否適合放在環境中須審慎思考。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光電板都會用很強的黏着劑把塑膠背板和太陽能發電元件黏合,其中會造成污染的部分在於矽晶,但在被嚴密包覆之下,很難破壞到發電元件,短期內要看出污染確實比較難,但重點在於損壞的光電板沒辦法完全清除,長期下來還是有污染的可能。

謝和霖說,未來極端氣候會愈來愈嚴重,太陽能板是否真的適合放在水面,需要政府和業者好好考量。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樑聖嶽則說,現在應環評的太陽光電開發區位,本來就是環境敏感區,大部分廠商都不會刻意選擇那些區域開發,與其說太陽光電開發都應進入環評,不如說施工工法要精進,畢竟看到這次的案場確實無法承受極端氣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