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森林砍伐的代價 瞭解多少?

大規模的森林砍伐加速改變地球的生態與氣候。(圖取自photo-ac)

大規模的森林砍伐正在加速改變地球的生態與氣候。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指出,森林消失不僅削弱了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能力,更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甚至提高人畜共通疾病擴散到人類的風險。

森林砍伐是指有意識地清除森林,並將土地永久轉作其他用途。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全球主要的森林消失區域集中在拉丁美洲、東南亞與非洲;其中, 2015至2020年間,非洲(東部與南部)、南美洲及亞洲(南亞與東南亞)是森林消砍伐率最多的地區。

根據統計,亞馬遜雨林近50年已失去約17%的森林面積,2024 年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面積更超過 170 萬公頃 (430 萬英畝),爲有記錄以來的第5高;哥倫比亞在2024年的森林損失更比前一年增加43%。

而亞馬遜森林的消失更直接影響雨量與水循環。根據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發佈的《氣候變遷與森林砍伐導致亞馬遜雨林的轉變》,過去35年當地降雨減少74%、氣溫上升16.5%,衝擊區域乃至全球的氣候穩定。

事實上,全球森林消失的原因多樣,不過以「農業與畜牧」爲最大元兇,包含牛隻放牧及種植大豆等飼料作物;再者,「礦產與基礎建設」則造成礦場、道路與城市擴張,進一步侵蝕森林。

此外,「棕櫚油種植」特別是在馬來西亞與印尼,棕櫚油種植園自2000至2018年造成全球7%的森林砍伐;另外,「非法伐木與野火」影響雖非永久性,但常引發更深層的森林破壞與居住開發。

而森林是全球8成陸地動植物的家園,包括紅毛猩猩、蘇門答臘虎等瀕危物種。樹木不僅提供遮蔭、調節溫度,還是超過58億人生活的依靠,從野味、蜂蜜到藥材等等,都源自森林資源。

砍伐森林的影響遠不止砍伐樹木的人類和動物。例如,南美洲的雨林影響着區域乃至全球的水循環;砍伐更會導致棲地消失、土壤侵蝕、水源污染,甚至降低農業生產力。

雖然數據令人憂心,但全球已出現積極行動,在非洲,坦尚尼亞小島 Kokota 的居民於短短十年間種下 200 萬棵樹,修復受損環境。南美洲則有 360 個跨國組織聯手行動,攜手守護橫跨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的「大西洋森林」,爲瀕危物種和區域社羣提供生存屏障。

農業方面,巴西部分農民實踐 永續耕作,在維持糧食生產的同時,保護雨林免於持續擴張與破壞。企業界也透過碳權交易及資金挹注,投入造林與生態修復,展現市場力量在環境治理中的角色。

而民衆購買具有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 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等非營利組織認證的產品,也是支持永續林業的方式之一,消費者的選擇也可以成爲森林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