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頸椎型高血壓,你瞭解多少?這5個表現,要學會察覺

高血壓是在現代中老年人羣中較爲常見的一類疾病,甚至還有着“老年病”的稱號,但若大家仔細觀察,其實就會發現,近幾年來,青壯年人羣患上高血壓疾病的風險也在逐年上升,對此,大家需要格外留意。

從臨牀統計來看,在45歲以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將近20%的病人有頸椎病史,並且其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病情也與常規高血壓患者有所差異,而在臨牀上,這種病症也被人們稱爲“頸椎型高血壓”。

那麼,關於頸椎型高血壓,你究竟瞭解多少呢?通常情況下,它出現時往往有5個特點表現,大家不妨自查一下。

1.頭部不適更加強烈

從病理角度分析,頸椎型高血壓的誘因往往是頸椎骨發生形變,形成結節狀硬塊或條索狀突起後,繼而對脖頸附近的血管與神經產生強壓迫,血液順暢流通受阻後,最終導致的血壓失控。

因此,有此類病情的患者,其頭部與脖頸附近更容易出現不適感,例如脖子痠痛、大腦昏沉、精神不振、失眠多夢等,若沒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緩解,病情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進而誘發腦梗塞、顱內高壓等嚴重疾病。

2.頸椎病與高血壓併發

頸椎型高血壓與患者的頸椎病之間,往往是有密切聯繫的,當病人的頸椎病情加重時,血壓狀況也會隨之出現較大波動。因此,患者在調控此類高血壓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頸椎部位的健康保養,儘量不要讓脖子承擔過重負荷,有條件的朋友還可以通過推拿、按捏等方法舒緩脖子壓力,以此來起到綜合調理的效果。

3.降壓藥效果不佳

經過現代醫學多年以來的發展,目前,市面上所售賣的降壓藥種類有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常規的血管斑塊型血壓異常。因此,出現頸椎型高血壓病症的患者,若是通過普通藥物治療,那麼所能得到的治療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因此,在臨牀醫學上,通常會採取頸椎治療爲主、藥物調控爲輔以及結合日常調養的治療方針,通過多管齊下的治療手段,其療養效果可能會更好。

4.血壓波動幅度較大

正如前文所述,頸椎型高血壓病情很容易受頸椎健康的影響,因此,在頸椎病情反反覆覆時,血壓浮動變化也會更爲明顯。而且,和普通高血壓不同的是,受頸椎不適的影響,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病情,並因此感到大腦暈眩、全身乏力。

5.治療難度相對較高

由於頸椎型高血壓很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難度上,往往也要更高一些。常規的血壓控制方法大多隻能發揮短暫性的控制效果,如果無法改善頸椎的椎體脫位與異常增殖,那麼病情就很容易快速反覆。

因此,大家在調理此類高血壓時,還一定要謹遵醫囑,如此或纔能有痊癒的機會。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