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爆的港股IPO,高盛做了個要點問答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強勁復甦的勢頭令人矚目。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分析師Si Fu等在7月16日的研報中表示,香港IPO市場正經歷顯著復甦,今年至今已有51家公司上市,募集資金1240億港幣,超過200家公司排隊等候,並在報告中就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

高盛表示,這一復甦主要受到市場表現強勁重燃企業融資興趣、港交所採取更寬鬆上市規則以及監管層積極支持雙重上市等因素的驅動,基石投資者中外資佔比最高,全球長線投資者的參與度也有所上升。

展望後市,高盛預計,港股IPO活躍顯著提升市場情緒,疊加低利率環境和全球資金迴流提供流動性支撐,預計IPO後市表現持續向好,基石持股30%-50%的公司表現更強,增長潛力是關鍵驅動,A股市場尤其是行業同業也有望受益。

港股IPO緣何活躍?

香港IPO市場復甦源於多重因素。

高盛強調,首先是市場反彈點燃了企業的融資興趣,恆生指數上半年表現爲十年最佳,受益政策轉向、AI樂觀情緒和中美緊張緩和。

同時,港交所規則優化增強吸引力,便利高質量企業上市,推動市場活躍。

高盛在報告中列舉出部分規則優化,比如2024年10月縮短一般申請時限至40個工作日,A股公司至30個工作日;2025年5月推出科技企業通道,支持保密備案和非等額投票權結構;2024年12月優化定價和公開市場要求。

爲什麼A股和ADR尋求雙重上市?

首先是監管層的積極推動。去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提及要“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今年5月,證監會主席吳清也表態,要梳理優化境外上市備案機制、流程和相關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備案質效。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其次是A股公司尋求國際化。報告稱,在“走出去”趨勢下,A股公司通過香港上市建立離岸股權融資渠道,吸引海外投資,支持業務擴張和管理層激勵計劃,同時提升國際知名度。

最後,ADR公司則通過雙重上市緩解退市風險。高盛數據顯示,約80%ADR機構投資者已涉足香港市場。若退市,交易可平滑轉移。雙重主要上市可接入南向資金,非次要上市獨享。

是情緒提振還是流動性抽取?

高盛認爲,活躍IPO提升市場情緒,與指數趨勢和成交速度正相關。企業傾向在高估值期融資,吸引注意並強化信心。今年募集額佔總市值和成交不足1%,淨髮行額經回購抵扣更小,流動性影響有限。

低利率環境支撐參與。高盛指出,5月初港元匯率觸及7.75下限,香港金管局干預致短期港元利率大降,充裕流動性歷史伴隨估值上升,降低借貸成本鼓勵IPO投資。全球資金從美國債股流出,轉向估值合理、增長潛力強的香港股票。

歷史數據顯示,大型IPO短期影響市場。根據高盛對50宗最大IPO的研究,市場指數在IPO前輕微下行後快速反彈,IPO首日出現激增。南向和主動基金流入強勁,顯示邊際風險偏好改善。

誰在參與這些IPO?

報告顯示,香港IPO吸引多樣投資者,包括對衝基金、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主權基金和散戶。

高盛數據顯示,今年至今,基石投資者認購佔到總募資額的42%,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外國投資者。全球長線投資者(包括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中國股票配置減少後,參與度有所增加。

散戶興趣創多年高點。高盛指出,今年需求-供給比平均9%,低於過去五年25%,反映公衆風險偏好改善。

影響後市表現的因素

高盛分析稱,2024-2025年港股IPO後市平均首日回報10%,首月17%,三個月內41%,遠超此前五年的10%、11%和10%。

報告指出,基石投資者持股比例是關鍵。歷史數據顯示,基石持股30%-50%的公司IPO後表現最佳。公司規模對回報差異影響不大,但具有更高增長潛力的公司往往獲得更高回報,即使伴隨更高估值。

對A股和行業同業的溢出效應

活躍香港IPO正面影響A股市場。高盛歷史數據顯示,香港IPO活躍時,A股市場往往表現良好。儘管存在資金競爭,歷史數據顯示強勁的香港IPO活動不會負面影響A股市場回報或成交量。

行業同業也短期受益。報告顯示,在香港有新上市公司的行業,其同業在隨後一週通常跑贏市場。11個MSCI中國行業中有8個在同業上市後一週獲得正相對回報,但這種效應通常短暫,在隨後一個月逐漸消失。

對指數納入和南向資金的影響

高盛估計,目前約1340億美元被動資金追蹤包含中國股票的MSCI基準指數,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分別有280億和240億美元資金追蹤。

報告預計,滿足一定市值和流動性要求的新上市公司可在上市10個交易日後快速納入指數。

主要上市股可接入南向資金。高盛指出,主要上市(而非二次上市)滿足條件後可納入南向交易,歷史證據顯示南向買盤可持續數月。已有11家雙重主要上市ADR被納入南向交易,南向持股比例在納入後一年內增至7%-16%。

投資影響是什麼?

高盛認爲,市場恢復利好港交所和中國離岸經紀商增長。新股在熱門行業如消費、醫療和技術需求更高,後者年內表現最佳,消費股三月後回報最高。

雙重上市股後市強勁,其A股和ADR對應亦正回報。高盛在報告中篩選出了20只高質量A股,這些公司已宣佈赴港上市計劃,具備良好盈利增長(2024-26年EPS複合增長率>10%)、合理估值(PEG<2倍)和較高外資持股比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