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重災區!電子零組件大廠不考慮赴美設廠 親吐1痛苦原因
臺灣廠商面臨高達32%對等關稅,強化非美市場似乎已成爲產業共識。(圖/陳俊吉攝)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震撼全世界,不過,面對此次「重稅」來襲,國內各大產業零組件廠普遍表示,關稅將由「美國等品牌客戶及當地進口商」承擔,問及未來是否因爲高關稅而去美國設廠,絕大多數的廠商異口同聲,苦笑說,現在是「現金爲主」、「很難、應該不會」。
川普於4月2日宣佈實施「對等關稅」,不僅各主要國家無一倖免,中美貿易戰後逐步取代大陸、成爲全球品牌大廠(尤其是美系)供應商「China+1」移轉生產優先設廠的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臺灣更成爲關稅重災區,讓過去幾年積極配合美國品牌廠去中化,前往東南亞設廠的零組件廠大嘆白忙一場。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重稅」壓頂,國內各大產業零組件廠多表示,一般來說,關稅將由「美國等品牌客戶及當地進口商」承擔,關稅對公司營運無直接影響,至於後續是否須與客戶分擔關稅?就看公司產品競爭力。
儘管川普希望藉由高關稅迫使更多廠商前往美國設廠,重振美國製造業,達成「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但相較於川普第一任期,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各廠積極配合美國品牌廠在東南亞建立新生產據點,絕大多數廠商對赴美投資設廠保持「觀望」,甚至直言「不考慮」,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高額關稅還有客戶要承擔,在美國設廠製造的成本太高,「賠錢只能自己吞」,不值得。
某家美系各大品牌廠散熱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董事長表示,由於美國沒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目前在美國設廠,不計算購買土地、建廠及產線設備成本,購料成本就是大陸及東南亞廠區的1倍到1.5倍,此次全面實施對等關稅後,成本更可能高達2倍以上,若再加上購地、建廠、設備、員工等費用,以及每年可能還要繳納高額的企業所得稅,美國廠註定是「賠錢」,還不如與客戶協商如何分攤關稅。
除了美國製造成本高到嚇死人,川普此次對全球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既快又猛,且各產業還有不同的稅率,不僅迫使美國品牌廠及進口商必須先承擔龐大的關稅費用,未來更勢必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讓美國品牌廠、進口商及美國消費者成爲對等關稅大棒下「自食惡果最大苦主」,更引發大陸、歐盟及加拿大等強烈不滿,大陸已祭出同等高關稅重拳反擊,加拿大等國也陸續推出反制報復措施,全球貿易戰開打,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大蕭條」可能性大增,更讓廠商害怕美國廠蓋好後,陷入沒有訂單需求的泥淊。
某家半導體關鍵零組件廠總經理直言,現在去美國設廠,只能賣美國市場,卻可能失去非美國市場,萬一美國陷入衰退,虧損更可能是無底洞,怎麼看都是不划算。
多家零組件廠更表示,過去幾年爲配合美系客戶在東南亞大舉投資設廠的產能纔剛開出來,錢都還沒回本,實在「沒有本錢」再冒險去美國設廠,還是認真開拓「非美國」市場,「現金爲王」時代,把現有的廠區經營賺錢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