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恐升級成華府霸權護持鬥爭

(圖/美聯社)

扭轉貿易鉅額逆差、重建美國製造業,原本是貫穿川普1.0與2.0的政策主軸。川普本人雖然嚮往門羅主義式的帝國勢力範圍與領土擴張,但作爲生意人,他並不想出兵,而是打算不戰以取人之土、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次掀起全球關稅戰,也是同樣的邏輯。而在國內戰線上,川普2.0希望用好兩院與最高法院新優勢,一舉清剿兩黨建制派與進步自由主義把持的「深層政府」。馬斯克從經費、人事雙管齊下,就是希望釜底抽薪,使川普主義稱雄百世。

然而,儘管川普不允許他的第二屆政府再有彭斯、波頓式的人物,所以羣臣應無忠誠的疑慮,但川普圈內人士還是有多種派別羣體。不同派別仍希望以各種方式誘導這位帝王,實行他們心目中的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實現關稅手術,實際上很可能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把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

美國關稅戰稅率算法之草率看似荒誕不經,但此前已知美國正規畫課徵所有中國船籍或中國建造商船到美鉅額入港費;商務部長硬稱對企鵝島徵稅是要「防止中國貨到南極鑽漏洞」;再有越南提議美越互降關稅到零被潑冷水,顯然此前越南對華鋼鐵加稅37%仍有不足;從以上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兩屆川普政府都位居核心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以全球關稅斬斷中國全球產業鏈的戰略,獲得川普的採納。以全球爲目標的貿易戰回到川普1.0以中國爲終極目標的原點,只是殺招加諸所有中國貿易伙伴,且更加凌厲。

至於美國通膨與消費者的負擔,與及早削弱中國相比,代價輕微。幕僚們可能向川普保證,威脅各國加稅後,要彼等談判時承諾削減對華貿易,各國不敢不從。何況美國還在高端產品掌握制高點,各國生產與消費成本雖墊高,但被川普關稅制裁恐將「猝死」,成本更高。華府自忖只要稍予恩免,各國必絡繹繳款稱臣。屆時無須民主黨的CPTPP或繁榮經濟架構(IPEF),以美國爲中心的「新朝貢貿易秩序」水到渠成,川普更將實現國情報告時的豪語:比華盛頓更加偉大。

貿易戰略派代表納瓦羅最近還與總統親密戰友馬斯克發生衝突,印證馬斯克在史詩級關稅戰竟然缺席,出言嘲諷納瓦羅後,被納氏反誣他苦於「特斯拉有中國生意」。無獨有偶,鄙視歐洲的副總統範斯近日受訪聲援關稅,又出鄙言嘲笑「中國農奴」。而兩次敗選的90後極右網紅川粉盧默(Laura Loomer)指控在「信號門」出包的國安顧問瓦爾茲的副手黃之瀚(Alex Wong)恐涉泄密,僅因黃爲華裔且其妻曾在拜登政府任職,構成「中國連結」。外媒報導稱,川普與範斯4月3日共同見了盧默後,還開除了在對抗俄國網路介選有建樹的國安局長霍夫四星上將。一個高級將領的專業不如一個右派網紅,可見種族主義也一直是川普和範斯的思想元素。

諷刺的是川普一度稱對普丁不停戰「很生氣」,但俄方持續逐出庫斯克的烏軍,又揭露美俄正在洽談聯合開發俄國稀土的生意,而經濟學人也據民調指出,美國民意對俄國的好感在回升。誠然,川普團隊相信美國偉大與中國崛起是零合關係,戰略聯俄、同時打造全球關稅壁壘,勝算頗大。如果北京以其他方式回敬,更可以塑造珍珠港情境,使川普在「國家緊急狀態」中更偉大。

歷史殷鑑,這種方案貫徹到底,各國普羅大衆是最大輸家。即便大國忍住熱戰,歷史或將記住,今年4月9日,全球科技、文化、地緣複合型冷戰的鐵幕已經降下!(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