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變貨幣戰 臺幣狂升至13兌1美元?央行理事:幾乎不可能

社羣出現臺幣將被迫升值至13.3兌一美元的討論,不過,學者與匯銀人士都認爲不可能。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關稅戰,是否進一步引發貨幣大戰?社羣出現臺幣將被迫升值至13.3兌一美元的討論,不過,學者與匯銀人士都認爲不可能。具有央行理事身分的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林常青表示,這幾乎不可能,如此大幅升值,等同美元大貶,這需要許多國家聯合干預纔有可能發生,臺經院董事長吳中書也表示,日圓曾經大幅升值,但對貿易順差沒有太大影響。

中央廣播電臺與東吳大學商學院今(29)日舉辦「川普上任100天 世界新秩序建立了嗎?」論壇,由臺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林常青、樂迦再生科技董事長邱俊榮等人與談,分析川普上任百日的經濟。

林常青指出,對等關稅稅率目前公佈的是32%,臺灣要拿多少新臺幣升值來交換壓低稅率,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升值1成,新臺幣匯率就要升值3元,至29元價位,若升值幅度2成,就是升值6元,會臺灣造成哪些影響值得深思。

至於13.3的價位是危言聳聽?還是有可能?林常青說,這幾乎不可能,需要多國同時認爲美元被高估,有大幅貶值的必要,並聯手干預各國貨幣匯價。

林常青並表示,如果真的有國家來做這件事,那麼這個國家可能只有中國,但他認爲中國也不會公開這樣做,因此大規模(貶值50%)讓美元相對本國貨幣貶值的情形,就不太可能發生。

臺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日圓曾經大幅升值,但結果發現對日本的貿易順差沒有太大影響,臺灣先前也有類似經驗,決定匯率的因素有很多,價格是一項重要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其他貿易條件也很重要。

吳中書指出,美國希望別的國家貨幣都升值,美元要貶值,則美國的通膨一定會更加惡化,而且光靠貶值,對於提升競爭力效果是有限的,貿易不只有匯率的問題而已,競爭力上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