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未定 華碩:下半年PC市況難說 積極部署AI搶人才

爲培育、紮根創新人才,華碩、廣達、緯創、和碩、臺達電與天鈺等科技廠,今(9)日宣佈加入臺大電資學院發起的「AI電資大聯盟」。(業者提供)

美國對各國的關稅尚未全面底定,產業界也正密切關注進度,品牌廠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今(9)日表示,「目前就是wait and see」,待關稅確定後再決定如何調整,加上還有不可控的匯率影響,對於下半年的PC市況,他坦言「很難講」。

美國關稅政策今年以來已有多次變動,截至目前爲止,針對臺灣的關稅稅率亦還未正式公佈,引發各界焦慮。對此,許先越表示,川普常有出人意料的行動,目前華碩也只能「wait and see」,靜待最後的關稅稅率確定後,內部再決定將如何因應調整,現階段則不便多評論。

展望後市,PC產業下半年能見度低,尤在匯率及關稅等不確定性持續影響,許先越坦言,下半年目前還很難講。不過華碩面對大環境的變化,會盡量想辦法降低這些外部變動對整體營運帶來的衝擊,同時持續強化自身產品的創新,例如近期推出的ROG Xbox Ally新品,就是華碩持續透過在創新產品領域的耕耘與產品的差異化,來強化華碩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華碩也以自身品牌及在AI領域的優勢,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透過產學合作及培育計劃,擴展人才量能。

近兩、三年間,華碩已從主機板、電腦相關等業務,朝全方位AI公司轉型,產品拓展至涵蓋AI伺服器、AI伺服器基礎設施的建置與維運、大語言模型訓練,及AI PC、AIoT等,業務範疇亦拓向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與智慧城市等產業應用。

許先越表示,爲了因應集團成長的人才需求,華碩招募職缺涵蓋AI軟韌體研發、硬體、機構、業務行銷,並鼓勵電子、電機和商管背景學生投遞職缺。華碩並自2014年啓動「Global Talent Program」國際人才培育計劃,提供4到8個月的全方位在職培訓,涵蓋產品知識、行銷運營、客戶服務與業務管理,幫助新鮮人快速適應職場,目前已成功培育超過百位優秀人才,橫跨亞太、歐洲、美洲等地區。

今年華碩推出全新「獎學金計劃」,開放電子、電機、機械、資訊、資工、資管、軟體及人工智慧等相關科系的大三至碩二在學學生申請,提供最高4年共112萬元獎助學金,並安排寒暑假至華碩實習,畢業後即可進入華碩。

在產學合作部分,華碩於 2021 年與臺大共同成立的「華碩臺大聯合研發中心」,在雙方合作研發的過程中,已共同培育了超過百位的高階研發人才,有在畢業後進入華碩工作的,也有華碩同仁前往臺大繼續深造,達到雙向育才、攬才的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