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上路剩2天 重演4月大崩盤?專家驚爆「這檔」纔是美股頭號殺手
專家示警,美股最大風險是輝達,而不是關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8月7日對各國加徵對等關稅,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並重演4月股市崩盤慘況。但有專家指出,真正可能動搖美股多頭格局的風險,或許不是關稅衝擊,而是圍繞人工智慧(AI)熱潮所累積的大量資本投入,以及市場對AI關鍵受益者輝達的過度依賴。
《巴隆週刊》(Barron’s)報導,自2022年ChatGPT問世以來,美股市值暴增23兆美元(約新臺幣688兆元),規模超越日本、英國與歐洲市場總和。雖然目前AI相關支出佔美國GDP約11%,仍未達1999年網路泡沫的瘋狂水準,但投資機構Gavekal負責人加夫(Louis Gave)警告,當年泡沫正是因市場普遍認爲科技成長具「結構性」才一路膨脹,最後卻崩潰收場。
這波AI熱潮推動了科技巨頭如微軟、Meta與Alphabet從過去的「資產輕盈型」企業,逐漸轉向資產密集型企業,而輝達則成爲最主要的資金承接者。加夫憂心,若這些投資無法兌現實質產值,恐將反噬估值,拉高修正風險。
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近期指出,高階AI晶片需求依舊強勁,但傳統邏輯晶片製造商的資本支出意願已明顯降溫。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也在7月坦言,無法保證2026年以後的成長動能,並對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提出警訊。
加夫分析,半導體資本支出循環也正受到美國對中國實施禁令所帶來的壓力。近年中國積極投資本土半導體產業,力求降低對外依賴,在多個次產業領域的發展速度已超乎預期。
儘管整體半導體與設備股價面臨壓力,輝達股價卻持續創高,目前市值已達4.2兆美元(約新臺幣125兆元),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公司。然而,加夫也提醒,輝達自2000年上市以來,已有7次市值腰斬紀錄,若歷史重演,影響恐將擴及整體美股市場,而不僅是單一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