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財新中國5月製造業PMI降至48.3 創兩年半新低
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8.3,創2022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也是近八個月來首次萎縮,顯示美國關稅影響已衝擊大陸經濟。(路透)
中美關稅戰陰霾持續,5月製造業供給和需求下降,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8.3,較4月下降2.1個百分點,是自去(2024)年10月來首次跌至臨界點以下,並創下2022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同時,該項數據也是8個月來首次萎縮,顯示美國關稅影響已衝擊大陸這個製造業大國。
據大陸《財新網》3日最新數據,顯示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得48.3,較4月下降2.1個百分點,2024年10月來首次跌至臨界點以下。這一數字低於路透調查分析師的預期,並象徵着自去年9月以來的首次萎縮,這也是32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該結果與前不久發佈的中國官方PMI數據基本一致。大陸國家統計局此前於5月31日公佈的5月製造業PMI爲49.5,較4月的49回升0.5個百分點。然而,這已是該數值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景氣榮枯線,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這「顯示製造業整體仍處於收縮區間」。
另,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數據看,5月供需均從擴張轉爲明顯收縮。新訂單指數跌至榮枯線以下,且爲2022年10月來最低,這部分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行;由於需求低迷,生產亦結束此前持續一年半的擴張,降至2022年12月以來最低。調查顯示,投資品類產量和需求下降較爲明顯。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稱,當前經濟發展不利因素依然偏多,外部貿易環境不確定加大,疊加內部困難挑戰。第二季伊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顯著走弱,經濟下行壓力較此前明顯增加。
王喆續稱,在政策方面,前期支持性消費政策效果持續性需進一步評估,並根據實際情況推出接續舉措。更爲重要的是,拉動內需應迴歸收入基本面,要採取切實可行措施改善就業環境,增強民生保障,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市場主體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此前,中美兩國於5月12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首輪經貿談判,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在未來90天內互相下調此前加徵的高關稅,並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然而,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他的社羣媒體平臺「真實社羣」(Truth Social)發文指控大陸「徹底違反」雙方達成的初步貿易協議,並暗示會採取相應行動。他說,自己之前因爲同情中國處境而暫停超高關稅,如今「當好人」將到此爲止。隨後,華府官員也批評北京在解除稀土出口限制方面動作遲緩。
大陸商務部則在2日反控美國單方面不斷挑起新的經貿摩擦,加劇雙邊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還「倒打一耙」,無端指責;並警告若果美方繼續損害中方利益,將堅決採取有力措施,維護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