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淨零 不代表可以霸凌

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前副執行長、「小英男孩」鄭亦麟(左二)涉嫌收賄,東煒建設董事長陳健盛與兒子陳冠滔(右後)涉行賄經濟部高官喬電,被檢方聲押禁見獲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一再宣稱地球暖化是「世紀謊言」,石油纔是最乾淨的能源,但多數國家相信全球暖化現象真實存在,及早推動淨零排放纔是對地球與後代子孫負責。儘管方向正確,卻不表示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漠視程序正義而違法妄爲。

行政院設定的「臺灣二○五○淨零路徑」,將能源去碳化(含電力能源與及非電力能源)設定爲唯一路徑,制定「十二項關鍵戰略」,意圖達成四項目標。爲了實現淨零願景,首要關鍵戰略就是「以風電與光電爲再生能源發展主力」,因此各種不合常理的投資撒幣、高價購電、公股事業層層轉投資等,千奇百怪的手段盡出,只求補上核電停役後的供電缺口及產業用電需求,這紙軍令狀的壓力化爲政府不惜代價開發綠能的軟肋,正好被不肖人士抓到而上下其手。

對照第十二項「關鍵戰略」所稱的「公正轉型: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爲目標,在淨零轉型過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着實令人感慨。論述寫得漂亮,執行卻頗爲不堪,從中央到地方的貪污、圖利、槍擊,再到「小英男孩」遭收押,更凸顯文青風格施政的諷刺與荒謬。難不成是在告訴民衆,只要冠上「淨零」大帽,怎麼做都可以?

貪腐與黑金並非臺灣淨零路徑唯一的不公不義,另一項相當嚴重的不公不義,就是「排他性的永續」。儘管在第十二項「關鍵戰略」中寫到「淨零轉型的平衡、公平與包容」,但爲急於使綠能供電達標,實際上是霸凌生態、山林、農地與糧食的永續。政府爲了發展風電,無視風機對周遭環境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擊和影響;爲了廣設光電板,卻對業者違法鑿山伐林、破壞水土視若無睹,萬頃良田不種糧、改種電,也沒什麼人在乎。就這樣,從西部到東部、從山林到平原處處國土破碎,國家發展與環境永續之間只剩零和關係。

民主與獨裁哪種制度好?二者最大的差別應是統治權力施展的「程序」,而非統治的「效率與結果」。正如同「淨零」儘管是個正確方向,但也應該依循民主正當程序,落實公開透明與監督課責,而非不惜一切代價與手段達標。如今多少罪惡假淨零之名而行?主事者應該「存真心、說真話、做真事」,莫把文宣當政策、把執政當選舉,才能實現臺灣真正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