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結、入侵農地…光電浩劫叢生

爲達成2050淨零目標,政府大力推動太陽能光電,卻發生官商勾結、光電入侵農地、多數漁電共生只發電不養殖等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抨擊光電使電力成本增加,有如「世紀騙局」,還稱不會覈准破壞農民生計的太陽能,引發討論。臺灣政府近年爲了達成2050淨零目標,也大力推動太陽能光電,卻因發生官商勾結弊案、光電入侵農地、多數漁電共生只發電不養殖等問題,也是爭議重重。

因應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喊出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經濟部已規畫太陽光電累積設置量應在今年達成20GW、2030年31GW、2050年40至80GW目標,農業部則推動「漁電共生」,使室內水產養殖設施於屋頂設置光電板,並允許特定農地可種電。

然光電弊案叢生遭詬病,儘管農業部2020年就修法禁止2公頃以下農地(小二甲)變更爲非農用、架設地面型光電,但臺南地檢署查出,經濟部能源署組長林文信,擔任能源局太陽光電組長期間與前臺南市經發局長陳凱凌共謀解套小二甲禁令,使力暘集團規避繁複審查程序,提早賺取售電利益,並於去年4月底偵結本案起訴15人,估計不法利益高達91億2601萬8763元。

漁電共生則出現電爲主、漁爲假的掛羊頭賣狗肉現象,審計部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漁電共生案場共計393件,然而僅122件、約3成完成查覈,而這122件中,高達85件、約7成未落實養殖。而漁電共生先行區與優先區的臺南、高雄、彰化等6縣市,近3年蝨目魚與吳郭魚無論是魚塭數、養殖戶數皆呈現下滑,凸顯漁電共生政策影響養殖環境與漁民意願。

而在今年1月修法前,僅設置於重要溼地的光電需環評,導致位於高雄市大樹區51公頃山坡地,被「鬼剃頭」開發成和山光電案場,卻免環評,引起爭議。 儘管經濟部能源署已在今年6月針對業者違法在未覈准區域執行光電施工裁罰150萬元,並廢止和山光電二期施工許可,但近九年來,全臺光電板鋪天蓋地地設置,屋頂、農田、埤塘、山丘四處蔓延,對臺灣的土地和環境已構成嚴重侵吞,一場光電災難浩劫正在臺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