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大腦治療革命的世紀大戰
阿茲海默症患者接受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圖/美聯社
科技發展超音波已經從單純的影像診斷工具,轉變爲可以治療腦部疾病的工具,爲腦部疾病患者帶來嶄新的希望。
這項技術能夠非侵入性地穿透人體組織,精準作用於特定部位,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聚焦超音波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爲各種腦部疾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超音波技術躍升醫療新星,多種應用展現治療潛力,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超音波技術已從傳統的影像診斷工具,躍升爲多功能的治療利器,爲腦部疾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近期研究顯示,超音波在多個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治療潛力,包括原發性顫抖、藥物成癮、癲癇治療、以及血腦屏障開啓等應用進行探索性臨牀開展。
聚焦超音波(Focused ultrasound, FUS)能將超音波能量集中於特定區域。研究人員正積極探索最佳的參數,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超音波技術之所以被視爲未來醫療的突破性工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非侵入性:相較於傳統手術,超音波治療具有非侵入性的優勢,無需開刀或在頭骨上鑽孔,減少了手術風險和患者的痛苦。2.精準性:可以精確定位腦中治療區域,減少對周圍健康腦組織的損害。這對於腦部這種精密的器官來說尤其重要。
3.可調控性:超音波的參數,如強度、頻率、脈衝間隔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治療需求進行調整,提高治療的有效性。4.多功能性:超音波不僅可以用於多種腦部治療應用,包括做局部組織破壞、藥物遞送、神經調控、以及癲癇抑制等多種功能應用。
超音波技術的應用日趨多元,不同設備各有其特點。目前市場上之主流技術有二,分別爲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以及光學手術導航式超音波。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爲結合MRI技術,能更精準地定位治療區域並實時監控治療過程。
然而過程較爲繁複,還需要搭配MRI,因此無法用在門診治療。另一種技術爲光學手術導航式超音波探頭。搭配光學手術導航定位器使用過程相對簡易方便,對病患使用舒適度高,因此很有潛力普及在門診使用,大幅提升超音波治療之普遍性。
超音波技術的發展,正如同過去的心臟手術植入物一樣,從被認爲是「有點令人毛骨悚然」,到現在成爲常規治療手段。它不僅是一種醫療技術,更代表着未來醫療的發展方向:非侵入性、精準化、個人化。
未來,醫師將能透過更精確的計算模型,爲每位患者量身打造最佳的超音波治療參數,提高治療安全性與療效。想像未來的醫療場景,患者不再需要面對高風險的手術,而是透過簡單的超音波療程,即可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無論是腦腫瘤、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成癮治療,甚至是腦部血檢(brain liquid biopsy)作腦中特定代謝物篩檢,聚焦超音波技術都將成爲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爲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目前以聚焦超音波治療腦疾的頂尖公司,進度較快的是以色列的Insightec、法國的Carthera、臺灣的浩宇,其中Insightec、浩宇分別在2018和2022年拿下愛迪生獎的金牌獎,凸顯該技術受國際關注程度。
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了治療方式,更改變了人們對未來的期待。超音波技術已成爲醫療突破點,爲阿茲海默症、震顫症、腦瘤等患者帶來希望,臺灣也有幸加入這場世紀大戰。然而,惟超音波技術尚未通過臺灣TFDA及美國FDA覈准,仍需更多臨牀推動。臺灣憑藉卓越的醫療與ICT技術,在全球推動這項創新治療上扮演關鍵角色。透過產學研合作,不僅能引領醫療創新,也能成爲這場「腦內革命」的重要推手。當科技與人性結合,醫學的未來才真正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