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認證打擊範圍覆蓋全球 東風-5C需3輛軍車才拉得下

▲東風-5C戰略洲際導彈亮相。(圖/翻攝自央視,下同。)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從首型的開發服役至今已逾40年,最新型東風-5C在天安門廣場的亮相再次震撼全球,其巨大體型需3輛軍車纔可完成運載。這款洲際戰略核導彈已獲中國官媒認證打擊範圍覆蓋全球,和陸基東風-41、海基巨浪-3、空基轟-6平臺互爲補充,成爲大陸三位一體戰略核反擊重要一環。

綜合陸媒報導,東風-5C全長約32.6公尺,彈徑約3.35公尺,發射重量183噸,發動機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引擎,最大射程高達約1萬5000公里,可以攜帶最多10個分導式核彈頭(MIRV),單彈頭威力約30-50萬噸TNT爆炸當量。與二戰時期美軍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當量1.5萬噸相比,等於1枚東風-5分導式核彈頭,威力是其33倍之多。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導彈,回顧該系列導彈發展歷程,1980年5月18日全程飛行試驗成功,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萬公里、1.5萬公里(東風-5A),可攜帶1枚3000公斤威力爲300萬-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5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A),命中精度500米。

最初東風-5採用如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的方式部署,導彈被儲存在高山下面的隧道一個水平位置中,而且移到隧道口外面立刻發射,有資料顯示導彈加註燃料操作正常需要2個小時。而後續生產型東風-5和改良型東風-5A可做到在發射井部署並且保持在就緒到發射狀態。期間衍生型東風-5甲、東風-5乙均進行改良,性能有明顯提升。

▼央視曾公開第一代戰略洲際導彈東風-5核心參數。

直到2015年9月3日同樣在閱兵式上,東風-5B彈道導彈正式登場,也就是改進型東風-5B彈道導彈公開亮相。此次曝光的東風-5C爲最新改進型,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方式, 攜帶的10個分導式核彈頭,在飛行過程中可獨立釋放,攻擊不同的目標,使對手難以全部攔截。

大陸《科技日報》特別引述軍事專家王雲飛分析指出,東風-5C攜帶10個彈頭,可在縱深數百公里區域內選擇要打擊的獨立目標,還可調節打擊時序和次序,大幅提高突防能力和打擊效果。他進一步強調,東風-5C的亮相使中國戰略核力量的威懾效果更加靈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