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吳於嫣:拒差別待遇 就想證明我可以

「只是身高和大家不太一樣」,吳於嫣認真練球。記者季相儒/攝影

「不嘗試怎會知道適不適合?」亞帕運羽球國手吳於嫣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知道做任何事比一般人吃力,但自我期許不要怕累,也無須擔心體型而事事不敢嘗試,「經過吃苦的時間,成就就是你的」。

「看到幼稚園畢業照,我才發現自己遠比同學小。」吳於嫣談起自己的「不一樣」,眼神卻透露出自信。她說,雖然自小被父母呵護,但她不認爲與別人有何不同,家裡物品放得再高,墊個小板凳也拿得到,媽媽希望她少走路、替她申請學校電梯卡,她就是不要差別待遇,「我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上下樓梯,不用搭電梯」。

「國中小時期,看到同學急速抽高,我開始注意到自己經常吸引路人目光。」吳於嫣坦言,剛開始面對異樣會偷偷躲起來哭,但慢慢不難過了,「不管人家怎麼想、怎麼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吳於嫣說,親友、師長、同學都以爲她腿部承受身體重量恐怕很容易骨折,其實她什麼都可以做,「只是身高和大家不太一樣,也需要比別人跑更多。」她說,自己的個性好強,當大家都覺得她辦不到時,她更想用行動證明「其實我可以」。

「玩票和專業差異真的相當大…」吳於嫣回憶,國小五年級到國中二年級期間,媽媽每週從淡水載她到汐止練球,國二決定轉進體育班後立刻碰到「體能不足」的大問題;體力差隊友一大截,除了上課、吃飯、睡覺,剩下時間幾乎都在練習,升上新北高中體育班後,每天早上訓練結束回到教室就「呼呼大睡」…她轉頭看賴家淇、陳育柔兩位無話不談的好同學,特別感謝兩位「麻吉」的特別照顧。

「我英文超爛,但又喜歡與外國選手聊天。」吳於嫣談起出國比賽經驗,眼神再度閃爍着興奮。她說,她不怕講錯單字讓外國選手笑着糾正,她勇於嘗試、勇於交友,總能和外國選手結成好友。

前年吳於嫣訓練時扭傷腿部,負傷拿到亞帕運女單銅牌、女雙銀牌後不以爲意,後來傷勢加重影響挑戰帕奧機會,讓她傷心好幾天。她說,每次輸球還是會哭一哭發泄情緒,不過很快就會再重新振作。

「單打是跟自己對話,是一個人的武林,雙打要跟隊友溝通,考驗團隊合作默契。」吳於嫣說,單打跑動對體力耗費大,要靠自己調整狀況,出現失誤就罵自己,但雙打不能把情緒帶給隊友,要彼此鼓勵,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期待自己升上大學後能繼續在羽球場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