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每一個普通人(民生觀)

來源:人民日報

熱情迎接和幫助遊客,能夠體現城市的溫度;關懷城市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尊重普通勞動者,也能夠體現城市的溫度,不應該有內外之別

山西大同,一名遊客的孩子不慎將兒童手錶裝進垃圾袋遺忘在列車上。第二天上午,遊客撥打12345熱線求助,由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接單”處理。最終,兩名環衛工人花4個多小時翻了8噸垃圾找到兒童手錶。

幫助遊客找到丟失物品的暖心故事常見,但此次,事件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有人爲城市辦事效率和環衛工人的辛苦付出點贊,也有不少人質疑此舉在浪費人力物力、不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不體恤環衛工人大熱天翻垃圾的辛苦,更有對這名遊客身份背景的猜測。

尋找失物的過程確實艱辛。兩名環衛工人4個小時翻8噸垃圾只爲1塊兒童手錶,“值不值”引發質疑。對此,大同市城市管理局迴應: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就是一名普通遊客。遊客爲表達感謝,曾發微信紅包,被環衛公司婉拒。

城市幫助遊客、遊客表達感謝、網友爲環衛工人鳴不平,體現的都是美好的善意。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應該思考:如何讓這寶貴的善意成爲做好工作的推力?對待遊客,應如何服務和幫助?助人爲樂的同時如何體現對勞動者的尊重,體現對人的感受與價值的珍視?

城市爲遊客提供服務,當然包括對遇到困難的遊客及時提供幫助。至於如何幫助,要根據每件事的具體情況評估,細緻考量需要調動的人力、物力資源,儘量避免或降低對城市運轉、居民生活和正常工作的影響。重要的是,如果援助過程耗時耗力,需要助人者付出較多勞動,更要考慮周全,用恰當的方式進行獎勵和補助。令人欣慰的是,大同當地環衛公司將對這兩名環衛工人給予獎勵,並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爲樂”基金,實現常態化激勵。

熱情迎接和幫助遊客,能夠體現城市的溫度;關懷城市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尊重普通勞動者,也能夠體現城市的溫度,不應該有內外之別。(李祉瑤)

《人民日報》(2025年07月16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