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未來的較量中,中國爲何堅持開放
當前,世界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經濟增長乏力。然而,以美國爲代表的一些勢力頑固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僅不以負責任的態度履行責任,還出於政治目的,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干擾正常國際經貿往來,企圖以封閉對抗取代合作共贏,以遏制打壓阻擋他國發展。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爲,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是歷史反覆證明的鐵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一路成長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發展自身、造福世界的雙重躍升。通過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部環境趨於複雜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足見高水平開放的廣闊空間與澎湃動能。
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這既是中國對於美方遏制打壓政策的態度宣示,也是對全球深化合作發展的呼籲。
黨的二十大以來,從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到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我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堅定紮根中國、投資中國。這些企業“用腳投票”的結果,不僅反映出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信心,也驗證了一個判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此前,美方一再以所謂“國家安全”爲由對中國科技企業、綠色能源企業肆意打壓,擾亂正常國際競爭秩序,不僅沒有遏制中國的發展步伐,反而進一步暴露出其政策的短視與焦慮。今日之中國,不僅是全球擁有最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試圖與中國“脫鉤”,既不現實,也無法爲任何國家帶來真正的安全與繁榮。
當前,中國正以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爲核心、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持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攜手更多國家實現互利共贏。面對美國頻繁升級對華關稅的挑釁行爲,中國一方面堅決予以反制,另一方面始終沒有關上談判的大門。同時,中國也在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深化與其他發達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往來,推動共同繁榮。
合作共贏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落到實處的行動和成果。自去年12月起,中國給予所有與我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這一“零關稅”政策不僅展現出我國對全球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視,也爲相關國家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廣交會、消博會、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等一系列高水平經貿交流平臺持續吸引世界目光,外商在華投資覆蓋20個行業門類、115個行業大類,累計設立企業124萬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時代機遇,在對外開放中鞏固自身優勢,在合作共贏中推動共同發展,在應對挑戰中堅定前行方向。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步伐只會更加堅實。
在這場關乎全球未來的較量中,中國堅定擴大開放、倡導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機遇。這是中國作爲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責任,也是人類進步的正確方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