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者批新署長:旅客量縮價跌產業恐崩盤

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昨表示,國旅不能再靠補助,更強調國際旅客不應該只有量(旅遊人次)當作KPI,引發旅遊業者討論。有業者直言,國旅已兩年沒補助,這兩年來,政府完全沒作爲,還找藉口;還有業者直指,陳玉秀髮言過於理想性,不講還好,一講更顯得外行。

國旅業者表示,疫情期間國旅有補助,但這兩年來政府針對國旅已經沒有任何補助,只有補助外國人來臺灣旅遊,但是成績也不盡理想。一方面是因爲國內外經濟局面不定,另一方面,玩日本、東南亞都比玩臺灣便宜,外國人爲什麼要來?

一位旅遊業者表示,新任觀光署長顯然過於理想化,知道結構有問題,所以先說不看人數,根本是在打「預防針」,問題是全世界沒看過哪個國家旅遊人數一直衰退狀況下,產值會再創新高。因爲人數跟產值爲正相關,新任署長若有本事說兩者要脫勾,就要重視人均單位產值,如果量縮價跌則產業就崩盤,若要重質不重量,就要讓單位人均消費變高,總產值增加。

旅行社聯保聯誼會會長朱永達分析,這兩年國旅不好的原因,包括去年花蓮大地震、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國內景氣環境、川普關稅影響等,截至目前爲止,國內的公司旅遊幾乎是停擺狀態。

全國旅行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吳盈良表示,目前兩岸關係緊張,陸客來臺量體停滯不前,但仍可從其他國家着手。增加人流絕對是關鍵,且「補助」與「宣傳」應雙管齊下。

全國旅行商業公會聯合會榮譽理事長蕭博仁則認爲,臺灣景點在造景、活動多樣性上仍有進步空間,吃的不錯,但住與玩的部分確實還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