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 領展:制訂全盤計劃應對種種挑戰
觀點網 香港報道 5月27日,領展公佈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
領展集團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關於基金管理業務,領展房地產投資(LREP)的文件處理花了超過一年時間,但所有準備功夫已完成;並在日本、新加坡和澳洲增聘人手,但由於法律原因,不便對具體的籌資、AUM規劃作出披露。
領展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顯示,收益及物業收入淨額分別按年增長4.8%及5.5%至142.23億港元及106.19億港元,主要得益於大部分營運市場表現均有所改善。
於2024/2025年度,領展可分派總額增長4.6%至70.25億港元,主要由於香港業績相對較好及上海七寶領展廣場的全年貢獻、財務成本減省以及一次性稅項處置及調整,部分增幅被成本(包括未資本化的併購開支)上升所抵銷。
年內每基金單位分派按年上升3.7%至272.34港仙;末期分派爲每基金單位137.45港仙,按年升3.7%,將於8月4日派付予於6月25日列基金單位持有人名冊的基金單位持有人。
領展於同日下午舉行業績記者會,主席歐敦勤、集團行政總裁王國龍、首席營運總裁卓格理及首席財務總裁黃國祥一同出席。
歐敦勤表示,全球房地產市場持續面臨逆境,集團正在應對種種挑戰且極不明朗的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環境。在競爭白熱化、成本飆升、電子商務及跨境消費等挑戰下,領展的零售租戶努力應對行業結構性變化,以致租金負擔能力正在下降。鑑於租賃週期的性質,租金調整及最終對盈利的影響會滯後。
此外,由於香港市場持續重整,加上最近的成交顯示估值下降,預期香港資產估值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歐敦勤稱,面對這些挑戰,管理團隊一直制訂全盤計劃,以管控成本及減低租金下跌對基金單位持有人未來數年回報的影響。就營運效率而言,進一步創新資產管理,在營運開支及人力方面推行嚴格的成本優化措施。與此同時,集團會繼續透過領展3.0戰略,在加強管理團隊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
領展資產管理於今年5月公佈推出基金管理業務領展房地產投資(LREP)。歐敦勤指,已有很多好的進展,相信能給予基金單位持有人良好回報。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私募基金文件處理花了超過一年時間,所有準備功夫已完成,及於在日本、新加坡和澳洲增聘人手,但由於法律原因,不便對具體的籌資、AUM規劃作些作出披露,有更多進展再適時披露。
王國龍強調,與大部分基金經理不同,領展會投放大量資金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利益一致有助增加投資者對領展的信心。
截至3月底止,領展上年度香港物業組合的物業收入淨額按年升2.8%,零售物業組合租用率跌0.2個百分點至97.8%,期內簽訂逾600份新租約,續租租金調整率轉爲負2.2%。
期內,旗下商戶銷售額跌3%,跌幅低於整體市場的7%;租金對銷售額比例13%,維持可持續水平。內地物業組合按人民幣計算的物業收入淨額升28.9%,零售物業組合租用率95.9%,租金調整率轉爲負0.7%。
王國龍表示,香港零售市道已轉差一段時間,而集團策略一直希望提升出租率,以帶來人流,希望藉此可以幫助租客的營銷環境。雖然租金平均數爲負數,且於去年擴大,但業績對比同行不算太差。
他又指,旗下商場是家庭式消費及體驗式消費,可以幫助留住客人;而北上消費是結構性問題,不預期可以一下反彈至疫情前水平。重點專注於與租客合作,及透過調整商戶組合以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加上集團於內地有商場可以對衝影響。
首席營運總裁卓格理亦稱,撇除北京正進行重大工程的物業後,續租租金仍然上升。但由於希望保持租用率,或會因而犧牲續租租金水平,令續租租金調整繼續受到壓力,料未來1年租金調整仍然受壓。
領展上年度香港零售物業組合續租租金下跌2.2%,內地亦跌0.7%。
對於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連日走弱,首席財務總裁黃國祥稱,集團會通過積極的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調控,且以定息債務進行對衝,短期內定息債務維持在50%至70%的高區間,確保財務成本穩定。
至於所有海外投資,大致上已通過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借貸、貨幣掉期合約及外幣遠期合約對衝。在關稅戰影響下,集團已做好充足準備。並料近期Hibor大跌只是臨時性。
於2025年3月31日,領展定息債務佔總負債的比例爲66.9%,固定利率對衝比率相對較高。
王國龍補充,領展在香港的主要消費羣居住公屋,無供樓負擔,息口上落影響不大,但會留意就業率及最低工資上調等間接因素;如息口持續上升,租客營運資金增加,貿易戰又影響來貨價錢,會令租客利潤率降低,要留意情況會否持續;租客整體營運沒有大問題,但個別集團因炒樓蝕錢而要結業,若知道會有這類情況便要預早找新租客。
另外,對於REITs納入互聯互通,王國龍稱,措施已提出多年,但未有收到正式通知何時開始。不過兩地監管機構接連提出,相信推出日子近。“而香港REITs回報比C-REITs穩健,有內地投資者或通過渠道互聯互通投資,所以集團有跟不少投資者會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