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系統危機 食藥署效率何在?

蘇丹紅食安風波延燒,未爆彈持續引爆。 圖爲衞福部長薛瑞元(左)與食藥署長吳秀梅(右),日前赴立法院衛環會報告並備質詢。本報資料照片

蘇丹紅食安風暴一發不可收拾,未爆彈持續引爆。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自主抽驗」,加派人力進行市場稽查,以近乎地毯式搜索的方式,逢辣椒粉產品必查,找到最新一批違規品項,不僅輸入的廠商不同,該批違規產品連在中國大陸的製造商,也與衛福部食藥署先前查出的二家不同。

地方幫食藥署補破網,還被食藥署嫌棄「亂槍打鳥效率差」,認爲該署以「食品雲」資料分析,由上游往下游追查的方式更有效率。但成果顯而易見,食藥署由上而下的稽查行之有年,卻未能防範系統性問題,每逢重大食安議題,就是調度大動作人力、夥同警方保七總隊,用人海戰術進行後市場抽查,看不出官員引以爲傲的效率何在?

食安處前處長康照洲、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相繼指出,此次蘇丹紅事件凸顯進口商長年未被監控。食品產業盤根錯節,食藥署用八成的力氣在邊境設下關卡,其餘是設下專案,指揮地方衛生局達到例行KPI,而專案稽查多數都是抽驗食品產業最末端的產品,中間的大小盤商鋪貨流向、加工製成產品流程等,幾乎是一片空白,也成食安把關的最大漏洞。

衛福部從部長薛瑞元、食藥署長吳秀梅、副署長林金富,都稱此次事件是「系統性問題」,但蘇丹紅事件不是第一次在臺灣發生,過去也曾發生過多次食品摻蘇丹紅的食安危機,此次導致的系統性問題,何嘗不是食藥署長期把關不力,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