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年改影響晉升 軍官搶機會之窗

軍人不同於文官,後者不論職等的退休年齡一樣,軍人尤其軍官則是「不進則退」,各階級有不同退伍年限;而且有「停年」規定,必須在每階級服務滿一定時間,纔會檢討再升級。對軍官來說,戎馬生涯的每次晉升,機會都限制在某幾年內,早了輪不到自己,晚了就只能退伍。

目前校尉級軍官的退伍,是採最大服役年限,例如上校卅年、中校廿六年、少校廿二年,上尉十七年。將官以後則採年齡制,少將五十七歲、中將六十歲、上將六十四歲。

將官與校尉官制度不同,對於不同背景出身的軍官,某種程度就造成差別待遇。如近年比率愈來愈高的專業軍官班,一般大學畢業後報考,受訓近一年才任官,比軍校正期班至少大一歲,校尉階段看不出影響,如升上將官,「續航力」就少了至少一年。

由於將領職缺有限,某屆畢業生如果表現特別優秀,摘星者特別多,必然影響鄰近期別的仕途。以海官七十七年班而言,共有四位被拔擢爲中將,七十六與七十八年班,就各只有一人。

前總統蔡英文推動年改,使這種「區段行情」波動更明顯。當時政府爲鼓勵軍官長留,將校尉級服役年限延長兩年。各官校七十九年班的上校成爲最大受益者,原本民國一○七年末退伍,突然又多幹兩年,不少人因這段期間表現被拔擢少將。然而,某一屆人太多,不只影響上下屆校友,更會導致相近時間大量退伍,其他時間長期沒有新職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