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解決低薪 讓青年留鄉不北漂

高雄青年失業率近年呈下降趨勢,15至24歲與25至29歲族羣都爲六都最低,反映出市府招商引資、媒合就業的努力,不過長期低薪,仍是青年職涯的結構性難題,不從根源徹底解決,在地青年無法終結浪跡天涯討生活的宿命。

近年選舉,青年選票成爲各政黨大補丸,尤其民進黨執政縣市,尤諳箇中道理。2019年高市府率全國之先創設青年局,專責青年創業事務,陳其邁市長上任後除推各項青年政策,也將觸角延伸至校園學子,舉辦「青政有聲學─高雄市學生論壇」展開對話。

不過就統計數據觀察,2024年下半年高雄25-29歲失業率5.4%,雖是六都最低,但全年度同年齡段的失業率達6.1%,是六都倒數第二,只比臺北略好。另30-34歲青年失業率4.1%,在六都該年齡層失業率唯一見4,代表這波段青年的就業表現,其實是衰退的。往上延伸到35-39歲,失業率3.2%,也是六都末段班。因此高雄總體失業率看似全國最低,平均就業人口在六都卻唯一減少。

數據是執政者治理的有效參據,卻可能輕忽背後隱藏的「假象」,導致未對症下藥。學界警示,失業率降低與母數變少有關,更該正視的是低薪困境,若高雄薪資水準無法與臺北、新竹等地抗衡,再多政策誘因也難留住年輕人。

高市府近年積極爭取半導體、AIoT與智慧製造等高科技產業進駐,帶來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平均薪資成長。而青年局推動「大港實習計劃」,5年來媒合3480人到企業實習,留任率達7成,足見用心。不過據調查,外漂族離鄉就是因爲北部薪水多3成;高雄與新竹來比還有近1.2萬元的薪資差距,薪水是決定青年漂泊與否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