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毒雞蛋事件 揭露慢半拍 食不安心是國安問題
十五萬顆芬普尼毒雞蛋流入市面,引發許多婆婆媽媽憂心,圖爲示意圖。記者葉信菉/攝影
三萬七千多公斤黑心豬大腸流向全國,緊接着爆發非洲豬瘟,國人半個多月吃不到溫體豬肉,近日又有十五萬顆芬普尼毒雞蛋流入兩家連鎖賣場,食不安心是國安問題,從中央到地方應攜手合作,讓人民有「免於食安恐懼」的自由。
分析這三起食安事件,爲人詬病的地方几乎同出一轍,就是「資訊揭露」與「稽查發現」的時間相差甚遠,令人匪夷所思。例如衛福部食藥署今年四月接獲檢舉黑心豬大腸,卻遲至十月纔對外公佈,時隔六個月,不知會有多少民衆吃下肚?臺中市政府在豬瘟防疫也明顯慢半拍,最後市長盧秀燕親上火線鞠躬道歉,化解政治危機;至於芬普尼毒雞蛋在本月四日稽查檢驗後、七日要通路商下架,但直到九日對外公佈,各縣市衛生局才動起來,至知名賣場稽查,未知恐懼也隨之蔓延。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一再強調,他上任後對食安事件相當敏感,一再告誡部內相關單位,每件食安事件均應視爲重大案件,食安事件沒有妥協空間。
不過,食安事件連環爆,就算每次都定調是單一個案,但串連起來就足以「恐懼誅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讓民衆得知食安事件正確訊息,且不致引發恐慌,將傷害降至最低,這不僅是公衛實務,更是政治議題,絕非使用冷冰冰的科學數據,就想消弭國人的不安情緒。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昨天在記者會對外定調,此件是「散發個案」,不會擴大稽查市售所有雞蛋,官方試圖以歷年抽驗四千多例僅一次出問題來化解疑慮,甚至強調一天食用一百顆問題雞蛋纔可能急性中毒。然而,一位不具名的毒物專家說,民衆擔心食安議題,絕對不能只依靠科學的理論、抽驗,還需有風險的溝通,儘快釐清真相,才能安定民心。
俗話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問題不在「日食百顆」毒雞蛋,而是隻要存在一顆毒雞蛋,就足夠壞了一間畜牧場。毒物不分黨派,吃進肚子裡一樣傷身體,昨天豬肉、今天雞蛋,如果連最平凡的民生必需品都遙不可及,食不安心將動搖國本,從民生問題變成政治問題,勢必嚴重衝擊政府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