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川習會後登戰略高度 APEC峰會換習近平主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一)30日抵達南韓,準備出席APEC年會。(新華社)
川習會30日落幕,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31日開幕,川普總統提前返美過他的萬聖節。接下來的APEC,沒有懸念,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登場」。
歷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領袖峰會)關注的焦點均是大國互動,川普這次在APEC峰會前已在東協峰會會晤泰馬柬元首,又和日本、韓國、中國元首達成多項貿易協議,川普已完成他亞洲行目的,白宮網站再次充斥「贏麻了」,總算可向支持者交代,對後續APEC大拜拜式峰會自然已無興趣。
川普甩下APEC盟友,多少讓那些期待與他雙邊會晤或不期而遇的國家和地區領袖失望,而少了川普,焦點自然轉向另一個大國領袖習近平的身上。
習近平在完成國內五年一次的經濟發展藍圖擘畫,以及與川普達成多項經貿共識後,可說是以氣定神閒姿態出席APEC。接下來,他將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南韓總統李在明雙邊會談,加拿大新總理卡尼也已宣佈將與習近平會晤,更多的雙邊會晤可能也在安排,習近平動向自是各國關注焦點。
川習會共識將影響到亞洲各國今後願加大與中國的交往,一如習近平說的,給美中兩國和世界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一個穩定的環境有助各國經貿合作。
10月26日,美中貿易會談結束,中國談判代表李成鋼說,「美國的態度是強硬的、中國的立場是堅定的」。從中國商務部30日的說明可知,美中經貿談判總體呈現中方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把美方多個歧視性的管制措施取消或延後,甚至是回到今年4月對等關稅之前的芬太尼關稅(取消10%),而延後的措施也從前幾輪的三個月延長到一年,讓貿易糾紛有了一個比較長的和緩期。
從這次美中經貿會談來看,中國重新購買美國的黃豆或增購阿拉斯加油氣,原本就是一種商業行爲,但中國獲得一年的緩衝期,且美國可能恢復對中國的部分高科技出口,習近平得到了戰略高度,或將贏得更多亞洲經貿領域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