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北京藉專訪任正非 宣示直面科技戰現實
華爲總裁任正非。(美聯社資料照)
6月10日,中美代表在倫敦經貿磋商的第二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當天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爲創辦人任正非的專訪,標題是「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北京透過這篇專訪,向外宣示不會對美中科技戰存有幻想,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
美中對抗的本質如今愈來愈清晰,關稅戰、貿易戰已不足以勒住對方,美國的弱點在北京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影響所及,從美國汽車到國防等工業都感受痛楚。反之,美國也掐住晶片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相當程度遲滯了中方的科技發展。正如美方所言,即使經貿磋商達成框架協議,美國仍不會開放出口高階晶片至中國。
關稅戰的雲霧後面是赤裸的科技戰,是中美硬實力的直球對決。人民日報此時登出任正非的專訪,第一層意思就是要「認清現實」,即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真實差距。
任正非在專訪中坦言,華爲的晶片仍落後美國一個世代;對於美商務部日前警告,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爲的升騰晶片,均違反美國政府出口管制,任正非放低姿態說:「美國是誇大了華爲的成績,華爲還沒有這麼厲害。」他還點出中國對基礎研究的不足,直言「如果不搞基礎研究,就沒根。即使葉茂,欣欣向榮,風一吹就會倒」。
任正非所言不假,除了華爲與美國的差距,「電子半導體行業動態」微信公衆號近日以中芯國際對比臺積電,根據最新數據,臺積電市值達1.06兆美元。相比之下,中芯國際的市值僅爲6753億元人民幣(約940億美元)。11倍的市值差距,意味着在資本市場眼中,這兩家公司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中美科技戰逐漸成爲霸權爭逐主題的過程中,任正非無疑是中國最有發言權的民企領袖之一,而他也早就示警過中國科技業的深層問題。今年2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民企座談會,港媒披露,任正非在會上直言,儘管中國在智慧駕駛、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進展,但仍需警惕「表面的繁榮掩蓋內功不足」的問題,呼籲民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與全球化佈局。
不過,從客觀上看,包括華爲等中國科技巨頭迄今取得的成就已不可忽視。輝達(Nvidia,又譯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若美國持續對中國AI晶片施加出口限制,華爲必定會善用自己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優勢地位。「如果美國不想參與中國(市場),中國自有華爲罩着,其他人都有華爲罩着。」意指華爲將供應中國和其他市場所需。
這就要提到任正非在人民日報專訪中所透顯的第二層意思,儘管中美在晶片技術上仍有差距,但可用疊加和集羣等方法(應對),計算結果還是能與最先進的晶片水準相當。具體而言,「我們用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用羣計算補單芯片,在結果上也能達到實用狀況」。他的潛臺詞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很多事情「幹就完了」(做就對了)。這話也呼應了習近平近年多次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從這點看,川普政府面對美國貿易問題和產業外流,主打關稅牌威逼各國,迫使國外產線移美,卻不從自身找問題和解方,這是與全球爲敵。在美中角力上,晶片雖壓制中國發展,但北京的稀土管制讓美國更痛。美中較量註定是長期且痛苦,誰更能直面現實,具備更強韌性並找準解方,是最終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