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精神就像體育精神”——記一堂乒乓球奧運冠軍思政課
新華社昆明4月8日電 題:“蝸牛精神就像體育精神”
——記一堂乒乓球奧運冠軍思政課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
四月的暖陽在雲南師範大學流淌,花瓣旋轉着掠過“剛毅堅卓”的校訓。8日下午,乒乓球奧運冠軍馬龍、許昕、劉詩雯、李曉霞走進翠意盎然的校園,爲大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首先分享的是乒乓球全滿貫得主李曉霞,她現在是瀋陽大學體育學院教師。“我最喜歡的動物是蝸牛。”李曉霞從動物視角切入,很快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
“我一直覺得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尖,一種是雄鷹,另一種就是蝸牛。雄鷹有超強的飛翔能力,蝸牛有堅強的攀登精神。”李曉霞頓了頓,接着說,“雄鷹的能力是天賦,但蝸牛呢,一個小雨點都能把它打回起點,但它依然能一步步爬到塔尖,這樣的精神更像體育精神,那就是——永不言敗、勇往直前。”李曉霞的比喻引來現場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分享的是劉詩雯,她現在是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
“我從來不太敢提自己的成績,因爲中國乒乓球隊最不缺的就是冠軍。”謙虛的劉詩雯開始了“現身說法”,“我的運動生涯跌宕起伏,有過高光,也有過低谷,但我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及戰勝困難的信念,只要你心中有夢想,然後堅持下去,在未來的某個瞬間,你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劉詩雯的話同樣點燃了現場的熱情。
第三個分享的是許昕,他一上來就開始揭秘自己的綽號。
“人們叫我‘大蟒’,這跟我的打法風格有關,因爲蟒最大的特點是一旦目標出現,就會鎖定目標,絕不讓目標逃走。我的打法也是這樣,一直糾纏對手到最後,直到對手破防,那我就有了機會。”許昕的幽默讓現場笑聲一片。
“‘人民藝術家’的稱呼可能是說我打球有觀賞性,因爲從我開始接觸乒乓球,就經歷了對直板不利的改革,所以我只能去另闢蹊徑,去嘗試別人想不到的技術和打法。可以說,創新、智慧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挖掘自己的潛能。”許昕話鋒一轉,“我覺得自己在球隊的作用就像潤滑劑,因爲我特別喜歡團隊作戰,喜歡和大家一起去贏下比賽。我始終相信,只要大家能夠擰成一股繩,冠軍一定屬於中國。”
最後分享的是參加了四屆奧運會、獲得了六枚奧運金牌的馬龍。
當主持人拋出“拿了這麼多冠軍,您覺得哪個冠軍最難拿”的問題時,馬龍笑了。“哪個冠軍都不容易,小區(乒乓球)冠軍都不容易,想成爲冠軍,就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纔有機會面對更大的挑戰。”
談到“自律”與“認真”的話題,馬龍說:“從小打球到現在,我對乒乓球的感情(讓我)絕不允許自己拿這個飯碗開玩笑,所以我每次面對訓練、比賽,都會非常珍惜,都會努力做好,因爲競技體育沒有平局,你要麼接受失敗,要麼全力爭勝。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面對輸贏時,願意去全力以赴爭取勝利的人。”
“龍隊”並不諱言自己36歲的年紀。“像詹姆斯、C羅、梅西、焦科維奇,他們依然在各個領域保持高水平,因爲大家訓練更加科學了,可以通過不斷的身體訓練及康復,讓機能下降變得緩慢,我覺得這是可以做到的。”
四位奧運冠軍分享結束後,學生們提問熱情高漲,有的問馬龍“怎麼克服惰性?慶祝動作都是提前設計的嗎?”;有的問許昕“打不過馬龍,是因爲你比他練得少嗎?”;有的問劉詩雯“遇到賽場突發情況怎麼處理?”;有的問李曉霞“如何上好大學生的體育課?”……冠軍們一一作答,妙語連珠,不少學生用小本記錄下了這些金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