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月領1萬不容易!他試算:「00878至少要75張」才達標
臺灣人很喜歡投資高股息ETF。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人很喜愛投資高股息ETF,更以固定領取股息的小確幸爲樂。一名網友在Dcard發佈分享文,他以00878爲例估算「若以8月除息每股0.40元計,需約75張才月領一萬元」,並引用集保統計指出,達標者僅佔全部持有人中的少數。貼文引發討論焦點:高股息ETF是否適合多數投資人、要如何配置才能兼顧現金流與總報酬,以及「月月領」的實際意義。
原PO整理常用工具,並提供今年績效參考。作者點出關鍵:本金門檻高、達標人數有限,即便成功跨出投資第一步,長期維持與紀律投入纔是難處。
留言區多數共識是「分散搭配、以現金流需求爲核心」。不少人以00929、00878、0056、00919、00961等組合排成「月月領」,亦有以0050、00713搭配做成「成長+股息」的雙軸配置。多名網友直言,單押一檔難以穩定月現金流,季配與月配交錯更實務;也有人提醒「未填息期間」帳面波動在所難免。
不同意見則質疑高股息策略的效率與稅負成本:有人認爲年輕與在職族羣不必刻意追求月配;亦有留言指出配息再投入恐形成「繞遠路」,不如直接持有市值型如0050。另有觀點主張以金融股替代,或將資金轉向總報酬較佳標的。
綜合分析,高股息ETF的核心在「現金流目標」而非單月數字:一是評估目標金額反推所需本金與時間;二是採「多檔錯峰配息」降低單一檔風險;三是關注總費用率、成分更替與殖利率來源,避免「高配=好配」的誤解;四是留意稅負與二代健保影響;五是若無即時現金需求,紀律加碼與長期複利往往優於頻繁換檔。整體輿論傾向理性:高股息適合需要穩定現金流者;追求資本成長者,市值型或「成長+股息」混搭更爲貼近目標。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