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兵的新使命

安徽日報記者 任雷

【人物名片】

許玉亭,亳州市外事辦退休幹部、全國老兵宣講團成員,先後榮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安徽省關工委“十佳五老”等稱號。

【人物寄語】

紅色宣講,停不下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會一直講下去!

“皖北烈士陵園裡,長眠着1447位革命英烈,其中852位是無名英雄;英名牆上還鐫刻着4384位烈士的名字……”蒼勁而飽含深情的聲音在肅穆的陵園中迴盪。7月31日,在位於亳州市譙城區蘆廟鎮的皖北烈士陵園,72歲的亳州市外事辦退休幹部、全國老兵宣講團成員許玉亭,正爲18位即將踏入軍校的譙城學子,講述那段烽火歲月。

許玉亭的話語,像投入湖心的石子,在軍校新生的心中激起漣漪。“先烈們用血汗換來了今日和平。穿上軍裝,這份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我們必須扛起來!”軍校新生李若水的眼眶微紅,語氣堅定。

這激昂的一幕,只是許玉亭十餘年義務紅色宣講路上的尋常片段。

自2013年退休以來,這位老兵的身影便活躍在陵園各處以及學校、機關、社區、企業的宣講臺上,累計宣講1200餘場。他更緊跟時代,連續四年開設“空中課堂”和直播宣講,網絡足跡覆蓋1260多所學校,惠及青少年及各界羣衆超450萬人次。

“70多歲了,軍魂不褪色!許老在紅色宣講陣地上,真正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亳州市譙城區雙擁服務中心主任李超由衷讚歎。

許玉亭的根,深深紮在皖北農村。1969年,他響應國家號召,懷揣熱血穿上軍裝。九載軍旅磨礪後,他服從組織安排,脫下軍裝回到家鄉。歷經多個崗位,2013年11月,他從亳州市外事辦光榮退休。

退休後,本可以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但許玉亭閒不住。“我是黨員,是老兵,部隊培養我多年。只要身體允許,就要做點社會需要、羣衆認可的事!”這份執着,在2014年國慶節找到了方向。

那天,他帶着上初中的孫子來到當時的譙城區烈士陵園。站在巍峨的紀念碑下,他給小孫子講述英烈故事,不知不覺,一羣孩子圍攏過來。講到動情處,老人熱淚縱橫,擡眼望去,孩子們也在悄悄擦拭眼角。“爲什麼愛聽這些故事?”許玉亭問。“因爲第一次聽,想知道更多英雄的事!”孩子們質樸的回答,讓老人心潮澎湃。那一刻,他真切地看到了下一代對紅色故事的渴望、對精神傳承的呼喚。

“利用退休後的時間,講好革命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這就是我的新使命!”老兵的責任感瞬間點燃。

許玉亭常駐皖北烈士陵園,成爲一名義務紅色宣講員。風霜雨雪,寒來暑往,只要有人來陵園緬懷,就有他深情講述的身影。爲了離宣講陣地更近,他和老伴毅然搬離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城區,回到陵園附近的蘆廟鎮蘆廟村老家。他還將黨組織關係轉回村裡,全身心融入這片紅色熱土。

一步邁出,便是十餘年風雨兼程。

爲了提升宣講的感染力,他四處蒐集亳州英烈事蹟,自費添置音響設備,不斷探索更生動的講述方式。他潛心學習,掌握了電腦打印、資料整理等技能,近幾年更鑽研起PPT製作,整理出100多套課件、360多萬字故事素材。他還參與拍攝黨員電教片和微電影,組織農村老藝人成立紅色宣講藝術團,帶着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深入基層巡演。

“許老師是我們的榜樣!我要像他一樣,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永續。”皖北烈士陵園講解員李娜深受感召。

如今,許玉亭的紅色課堂早已走出安徽,走向全國,走進知名高校。

隨着年歲漸高,家人和親友都勸他歇一歇。許玉亭目光炯炯,透着軍人的堅毅:“紅色宣講,停不下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會一直講下去!”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