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修正20%心臟快停?投資人學會與波動共存,報酬才能翻倍
圖/pixabay
編按:投資人常將風險誤解爲波動性,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機會成本」。過度關注短期波動,可能導致錯失長期報酬,甚至無法達成財務目標,比如預期的現金流或報酬降低,影響生活。作者引導讀者建立一套終身受用的長期投資策略,不靠短線戰術,而是透過掌握基準指標、抗通膨、穩波動,打造富足一生的資產安全網。
原文作者: Ken Fisher, Lara Hoffmans, Chris Ciarmiello
在投資世界裡,不管是專業人士、名嘴還是投資人,幾乎每個人都在講風險,但實際上他們常常指的是波動性。這兩個詞通常可以替換着用,而且也應該如此!但這不是絕對。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波動性是每個投資人都要面對而且都要考量的重要風險,唯一的例外是你做的是真正的長期保本投資,但對本書的多數讀者來說這並不適用。
不過,波動性並非唯一的風險!只想到波動性或主要想到的只有波動性,可能導致你做出降低達成長期目標機率的決策。舉例來說,有一種風險叫再投資風險(reinvestment risk):這種風險指的是債券到期時利率下降,相類似的債券票息率下降(而且可能是大幅下降),因此你只能用比較低的利率做再投資。另外也有通膨風險、政治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各式各樣的風險。
你可能聽過投資人講「我不想再跌了!」這種話,他們對波動性的感受很負面,希望獲得保證免遭波動。然而,等到股票進入長期且持續的漲勢後,他們覺得自己正在錯失良機,而錯失會讓人覺得是另一種風險。這個概念要講的,就是當人當下得不到(例如下跌時的保障、上漲時的報酬等等),那就會變成他們最在乎的東西,根本不去管自己其實有達成其他目標。
投資人經常忘記的一項大風險(在思考投資期間時這一點格外重要),是機會成本:這項風險指的是你沒賺到本來可以賺到的報酬。如果你設定的投資期間太短,選用了可能不適合你的基準指標,你在股票上的佈局可能就不夠。在你實際上的投資期間內(這會比你設定的更長),你可能會發現你賺到的報酬還不夠,沒辦法給你必要的現金流、無法超越通膨或你的資產成長幅度不夠、不足以達成所有目標。
同樣的,波動性風險是一項重要的風險,而且這是人們通常感受最敏銳的風險,至少以近期來說是這樣。不管在你的投資組合中佔比爲100%還是10%,看着其中的股票配置價值快速下跌20%(股市修正時常發生這種事),可是會把人的心臟都嚇到不會動。
如果看着股票續跌30%、40%,在嚴重熊市裡甚至沒個底,那更是折磨人。到最後,股票投資人要學會與波動共存,因爲金融理論說,長期而言,與其他波動性較低的資產類別相比,你應該會因爲承受波動性而得到獎勵(歷史數據也支持這種說法)。
然而,僅把焦點放在波動性風險上或主要放在波動性風險上,僅想着你不想要波動性、但在當下卻不可得,從而忽略你的機會成本,這很可能會導致你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此外,要彌補錯失的機會非常困難。投資人很可能不得不接受比較低的預估現金流、比較低的預期報酬等等。
如果你向來仰賴比較高額的收益(特別是,你已經退休或接近退休),降級這種事很難受,甚至會讓人很沮喪,如果你的配偶也要靠這份收益,那更是如此(因爲你還要努力去解釋)。或者,你也可以拉長工作時間,以擴大你的投資組合規模,然而,這對你和你的配偶來說也都是很辛苦的事。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艱辛現實;如果你沒有低估你的投資期間,很有可能得以避免。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肯恩費雪的長富投資法:掌握基準指標,抗通膨、穩波動,打造資產報酬富足一生的安全網》
作者簡介
肯恩.費雪 Ken Fisher
「費雪投資公司」(Fisher Investments)創辦人、執行董事長暨共同首席投資長。他自1984年在《富比士》(Forbes)雜誌每月專欄「投資組合策略」(Portfolio Strategy)持續撰文逾32年,備受讀者信任,是《富比士》有史以來連載時間最長的專欄作家。
目前他每月爲全球主要媒體撰寫母語專欄,包括美國的《紐約郵報》、英國的《每日電訊報》、臺灣的《商業週刊》、被稱爲「中國彭博社」的《財新》、香港《信報》,以及歐洲、拉丁美洲等,總計25篇客製化專欄涵蓋的國家和語言種類之多,覆蓋面之廣,超過任何其他類型的專欄作家。
他也經常出現在全球財經和新聞媒體上,包括福斯新聞、福斯商業頻道、天空新聞(英國和澳洲)、彭博社(加拿大和亞洲)、CNN國際頻道和BBC,同時活躍於社羣媒體,並經常接受美國、英國與德國等金融或商業期刊的訪問與報導。
2010年,《投資顧問雜誌》(Investment Advisor)將他列爲近30年來對投顧業最富影響力的30人之一,與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等人並稱。
2025年入選德州商業名人堂。他在2024年《富比士》美國400富豪榜上排名第86位,在2025年全球億萬富翁榜上排名第224位。1979年創立的費雪投資與旗下附屬公司服務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截至2025年6月30日,管理資金超過3,320億美元。
他在1970年代開創名爲「股價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又稱市銷率)的投資分析工具,現已成爲金融核心課程的一部分。
另着有《形塑市場的巨人》《當代財經大師的獲利真相課》《華爾街的華爾滋》《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10條路,賺很大》《投資詐彈課》《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跟着肯恩費雪洞悉市場》《擊敗羣衆的逆向思維》等11本暢銷作品,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菈菈.霍夫曼斯 Lara Hoffmans
和肯恩.費雪合寫過多本書,包括《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投資詐彈課》和現在這本。她也爲《富比士》與其他金融刊物撰稿。
克里斯.查爾米耶洛 Chris Ciarmiello
費雪投資公司的研究分析師。除了協助寫書之外,查爾米耶洛經常和費雪合作,創作許多流傳全球的文章。他畢業於康乃狄克學院(Connecticut College)與新學院(The New School),目前住在華盛頓州溫哥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