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當沖降稅與房市管制放寬 「少年股神」真能那麼神?
如何在鼓勵投資與避免泡沫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政府與主管機關持續面對的重要課題。 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來,政府在金融與房地產政策上的調整,反映出臺灣社會對財富累積模式的矛盾思維。股市方面,爲刺激交易量,當衝的證券交易稅自原本0.3%減半至0.15%,並依《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延長至2027年底。交易成本降低後,年輕投資人積極進場,市場更出現一批「少年股神」。
然而,當衝究竟能否成爲長期累積財富的方式,仍存在爭議。事實上,高頻交易在短期雖可能帶來收益,但其風險極高,一旦操作失誤甚至可能導致違約交割。
貸款規模不減反增
與股市形成對照的是房市。爲了避免房價高漲造成金融體系泡沫化,央行於去年9月啓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投機客與建商的資金炒作加以壓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價的過度上揚。不過,該措施也引來部分市場人士與建商的批評,認爲政策過度緊縮,限制了合理需求。
面對壓力,行政單位提出「水龍頭要開大一點」的說法,央行則在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前宣佈,放寬換屋族出售舊屋的期限,由原先的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政策出發點在於協助換屋族緩解資金壓力,但其效果與背後風險仍引發討論。
央行統計顯示,購屋貸款餘額仍在攀升,雖然年增率略有下降,但總量持續創高。金融圈人士指出,原因之一在於,許多借款人利用銀行提供的寬限期,在一定時間內僅繳利息、不還本金,等於是以財務槓桿支撐購屋需求,導致貸款規模不減反增。
房市和股市當衝控管不當 山雨欲來
新青安政策是在2023年8月推出,寬限期爲5年,一名銀行主管表示,新青安寬限期會在2028年陸續屆滿,不少人是買在房價相對高點,2,000萬以上的貸款相當普遍,若以利率1.775%,貸款年限40年,寬限期內月繳約2.95萬元;而第六年開始還本付息時,則月繳約6.4萬元。財務壓力是先前的二倍餘。房市和股市當衝控管不當,嚴重情況下很可能會釀成「風暴」。
金融圈人士點出,究竟什麼纔是值得鼓勵的理財方式?是透過高槓杆快速累積財富,還是穩健、妥當的資產配置?換屋族究竟應「先賣後買」以避免資金斷鏈,還是「先買後賣」承擔更高的財務壓力?若社會普遍將矛頭指向維持金融穩定的中央銀行,而忽略個人理財決策的風險,是否反而模糊了責任歸屬?
「水龍頭開大一點」能解決換屋族問題?
「水龍頭開大一點」究竟是助長房價持續攀升,還是確實解決了換屋族與首購族的問題?「少年股神」的現象固然展現了年輕世代的投資熱情,但其背後也潛藏違約交割的財務隱憂。專家提醒,健康的市場應鼓勵的是對自身財務負責任的理財行爲,而不是在股市、房市同時過度槓桿操作,最終導致財務失衡與金融秩序混亂。
金融政策的本質,在於維持整體體系的穩定,而非單純迎合市場的短期需求。如何在鼓勵投資與避免泡沫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政府與主管機關持續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