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驅蚊養生神器你值得擁有
立夏之後,暑氣漸盛。面對蚊蟲滋擾、暑溼纏身,如何以自然之法守護健康?古人早已給出答案——中藥香囊。這種以天然草本爲芯、錦緞爲衣的佩飾,不僅是“步步生香”的雅趣之物,更是傳承千年的中醫外治法“衣冠療法”的智慧結晶。
從楚辭中走出的時尚單品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江蘺、芷、秋蘭,均爲香草之名,詩中描述的便是將香草佩戴在身,這便是香囊的雛形。香囊盛行於宮廷與民間,貴族以金銀玉翠雕琢香囊,平民用布帛繡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楊貴妃佩戴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明清時期,香囊應用更加廣泛,而香囊的文化寓意更爲有趣。
現在佩戴香囊不僅是一種風尚,更是一種中醫外治法。人們通過嗅聞香囊中散發出的芳香之氣,使藥物成分直接作用於口鼻、肌表,通過氣血經脈流動,遍及全身,起到調節陰陽平衡、疏風散邪、暢通諸竅等作用,以預防疾病、調養身體。
香囊中的三大防疫明星
現代研究認爲,中藥香囊裡放入的艾草、菖蒲,都能散發濃郁的香味,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芳香氣味能夠興奮神經系統,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從而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芳香氣味中藥也可起到避蚊驅蟲效果。
艾葉艾又稱艾草,艾葉爲植物艾的乾燥葉。艾草自古以來就被認爲是一種天然的驅蟲植物,其揮發油成分桉油精能夠有效驅趕蚊蟲。艾草香囊就像一個小小的“驅蚊場”,將蚊蟲拒之門外。此外,艾草本身還具有一定的殺菌和除溼效果,特別是在潮溼的季節,掛上幾個艾草香囊,不僅能驅蚊,還能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一舉兩得。
菖蒲菖蒲與艾葉同樣具有芳香闢穢的作用。新鮮菖蒲的葉片狹長如刃,邊緣帶着細微的鋸齒,有特殊香氣,端午時掛在門楣,能夠“斬千邪”,剪碎放進香囊,蚊子也會怕了它那“青石板混着松脂”的味道。
現代研究表明,菖蒲的驅蚊功效與其所含揮發油密切相關,主要化學成分是β-細辛醚和α-細辛醚,具有抗炎、抗菌、調節血脂、抗抑鬱等多種藥理作用。
雄黃雄黃爲硫化物類礦物,是一種含有重金屬砷的礦物藥,其療效和安全性有賴於礦石的品質和合理的炮製加工。古代人們很早就開始利用雄黃來驅蚊殺蟲,每到端午節撒雄黃粉、喝雄黃酒,製作雄黃香囊。
不過,未經炮製的雄黃毒性較大,加工或使用不當容易生成三氧化二砷,即劇毒物質砒霜。自制或亂用雄黃不僅達不到辟邪解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引發中毒。所以,香囊中如需用雄黃,請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照方抓藥一起深呼吸
香囊不只因美觀作爲裝飾用,還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中醫香囊是“會呼吸的處方”,精選草藥通過芳香走竄之性,經口鼻、皮膚腠理悄然入體。
防治呼吸道感染可用山柰、蒼朮、藁本、菖蒲、冰片等。
防治流感可用藿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菖蒲等。
安神助眠可用合歡花、薰衣草、夜交藤、遠志等。
提神醒腦可用冰片、石菖蒲、蒼朮、檀香等。
驅蚊避暑艾葉、石菖蒲、藿香、白芷、丁香、薄荷等。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過敏體質者、哮喘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等人羣不建議使用香囊。另外,中藥香囊作爲一種預防疾病的外治法,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如果出現明顯症狀還需及時就醫,避免耽誤治療。
此外,香囊在使用時應避免放在潮溼或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縮短使用時間。香囊氣味散盡後便會失效,應及時更換藥粉。
文/徐陽(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