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帶動效應顯著

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今年4月份以來,已經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回購增持計劃,金額上限超1000億元。同時,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也公開宣佈擬使用18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資金,加大對所投上市公司的增持力度。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帶動效應加速顯現。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截至2025年4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擬申請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超1100億元,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簽訂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同金額約2000億元。

去年10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創設了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即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分別爲5000億元和3000億元。其中,通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引導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於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密集回購增持有助於穩定股價,緩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市場波動,增強投資者信心。”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表示,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增持,反映出公司對長期發展充滿信心,有助推動公司提升治理能力,優化經營發展。同時,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綜合利率較低,可幫助公司以更低成本開展股權管理工作,優化股權結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兩項工具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設計,爲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和增持等方法進行市值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互換便利增強參與主體的資金獲取能力,回購增持再貸款爲發放相關貸款的商業銀行提供了低成本資金,兩項工具的市場參與主體自主決策購買股票的時機和規模。“目前,互換便利工具已經開展了2次操作、總金額1050億元;超過50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公告使用貸款回購增持股票,貸款總金額約3000億元。”潘功勝透露。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表示,兩項工具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和行業機構融資和投資能力,有利於發揮好這些機構市值管理責任和維護市場穩定作用,也體現了中央銀行對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拓展和探索。

潘功勝表示,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5000億元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3000億元額度合併使用,總額度8000億元,同時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各類專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降至1.5%。

據瞭解,目前金融機構發放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利率基本在2%左右,低於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能夠有效激發經營主體使用貸款回購增持的積極性,推動更多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同時,資本市場兩項工具的合併使用有助於提升工具便利性、靈活性,更好滿足不同類型經營主體需求,進一步提高政策資金利用效率。

龐溟認爲,兩項工具創設後受到市場廣泛歡迎,業務規模和響應速度都較爲理想,人民銀行將兩項工具額度合併使用,能夠在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的同時,拓寬單項工具的額度上限,從而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靈活性,更好滿足不同類型機構需求。他預計,未來相關部門還將根據具體業務開展情況和市場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設計,更好發揮兩項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