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藝術融入社會

朱浙萍

最近,從中央美術學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國美術學院的“七十二變”,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藝科融合”到四川美術學院的“開放的六月”,一場場面向社會開放的畢業展,不僅集中展現了青年學子的創造力,也在“破圈”傳播中成爲社會美育的鮮活實踐。

校園裡的藝術展何以火爆?答案或許藏在作品對社會關切的主動迴應中,在與公衆積極對話的創作理念裡。藝術之所以能喚起共鳴,就在於作品中凝結了共同的審美追求,既飽含形式之美,又承載了對時代命題的思考。

近年來,各大美術院校積極轉變觀念,加強與公衆互動。比如,中國美術學院作爲浙江杭州獨具韻味的文化名片,自2009年開始匯聚畢業作品並集中展示,如今這一畢業展已成爲城市的一場藝術盛宴。藝術的啓蒙、創意的激盪,不僅融入杭州的城市氣質,也爲美育事業發展注入活力。

形成更加開放的藝術生態,有助於催生更多兼具學術探索與人間煙火的作品。這些作品融入公共空間,與越來越多觀衆相遇,也將成爲滋養社會發展的精神養分。

(摘編自《浙江日報》,原題爲《從畢業展爆火看藝術破界生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