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原定「6月赴美臨時喊卡」 外媒:川普怕惹怒中國
▲美國政府6月臨時喊卡原訂與國防部長顧立雄的會晤 。(圖/國防部提供)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消息指出,美國政府6月臨時喊卡原訂與國防部長顧立雄的會晤,引發臺灣高層不安。熟悉內情人士指出,儘管美方以「空襲伊朗時間不宜」作爲對外理由,但實際上,川普政府擔心此舉可能破壞與北京的貿易協商,甚至影響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峰會計劃。
《華盛頓郵報》提到,顧立雄當時原定前往華府地區,與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進行國防對話,未料行程在最後一刻遭到取消。
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美方仍與臺灣協調重新安排會談時間,但美方傾向將會議層級降到國防部長以下,引發對川普「避免刺激中國」的猜疑。
此次取消會晤的時間點,正好是在川普與習近平通話之後,也讓外界質疑,美方是否因中方施壓而退讓。根據不成文的默契,自1979年華府與北京建交、與臺灣斷交後,美方便不允許臺灣防長踏足華府周邊。
臺灣駐美代表處對此僅表示「長期政策是不評論軍事交流」,白宮則拒絕對此發表意見,五角大廈亦未做出迴應。
▲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受阻。(圖/民進黨中央黨部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賴政府近期第二次遭美方「冷處理」。《金融時報》稍早報導,白宮否決賴清德原本過境紐約、轉赴中南美洲訪問的行程,原因是中國駐美大使館表達強烈關切。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分析,此舉恐進一步動搖民進黨內部團結,讓反對派氣勢大增。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何瑞恩(Ryan Hass)則認爲,賴清德被迫延後過境行程,顯示臺北越來越擔心川普爲了順利與習近平秋季會晤,正試圖與北京降低緊張氛圍。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中國事務專家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直言,取消與顧立雄的國防會議「非常危險」,「這不僅削弱對中國的嚇阻力,還讓臺灣領導人不安,也影響到國內民意對臺美關係的信心。」
儘管美方行爲趨於保守,但臺灣仍積極推動軍購計劃,據瞭解,臺灣上月已申請向美國購買約200億美元(約新臺幣6560億元)軍備,預計明年完成。然在美中貿易談判與峰會壓力下,該進度可能面臨延宕。
臺灣也試圖趕在8月1日前與美方敲定關稅協議,避免被課徵32%重稅。然而,美方目前更專注於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談判。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日前在瑞典與中方展開兩天磋商,雙方均稱對話「具建設性」。
前CIA中國分析師魏德爾(Dennis Wilder)直言,相較川普第一任期時,當時有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與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堅定支持,如今臺灣在美國政府內部的聲援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