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集體閃崩,光模塊三劍客錯殺還是重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天有不測風雲。
受DeepSeek模型影響以及英偉達算力需求被調低的雙重衝擊,A股光模塊“三劍客”中際旭創(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天孚通信(300394.SZ)股價突發了一場集體閃崩。
2月5日,中際旭創下跌14.43%,收盤報98.25元,較其於2024年10月8日創下的185.83元高點幾近“腰斬”;同日,天孚通信、新易盛股價分別下跌16.87%、18.49%。
光模塊作爲光通信系統中的關鍵組件,在數據中心、5G網絡建設等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着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光模塊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我國光模塊板塊在全球市場前十中佔據七席。
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作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爲我國光模塊企業的最大客戶之一。
此前,中國AI大模型DeepSeek以較低成本訓練出性能媲美OpenAI的模型,打破了行業“堆算力、堆投資”的傳統邏輯。這引發了市場對AI算力硬件需求增長的擔憂,認爲隨着算法和架構的優化,硬件需求增速可能放緩。
此外,摩根士丹利近來也將2025年英偉達GB200出貨量大幅下調。
對於市場的擔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際旭創。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其大客戶需求指引未發生變化,與海外客戶的粘性很高。
但無法忽視的是,光模塊公司股價的集體重挫已然在投資者心中留下短時間難以消除的陰影。
在A股光模塊公司上下游均依賴海外市場背景下,股價此番劇烈震盪,究是被錯殺還是爲尋求安全邊界而展開的新一輪風險重估?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對熱烈追捧光模塊概念股的投資者而言至關緊要。
2月7日,光模塊三劍客股價大幅反彈,天孚通信、新易盛、中際旭創股價分別上漲5%、6.32%、6.71%。
業績狂飆突遭意外拋售
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不斷增加,進而推動了光模塊市場的增長。
LightCounting最新報告《CloudDatacenterOptics–July2024》預計,全球光模塊銷售將持續增長,銷售規模於2029年將達到120億美元。
當前,國內廠商在產業鏈佈局上已相對成熟,特別是在模塊製造領域,已成功佔據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廠商中的七席。
光通信行業市場機構LightCounting公佈的2023年全球光模塊TOP10榜單顯示,中際旭創首次登頂榜首,而Coherent(Finisar)緊隨其後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榜單中,共有7家國內廠商入圍。2023年,除了中際旭創之外,光迅科技、新易盛、華工正源等企業均榜上有名。
據建銀國際證券估計,中國供應商目前佔據了全球約40-50%的總市場份額。在超高速光模塊領域,中際旭創是少數能夠供應400G和800G光模塊的供應商之一。就800G光模塊出貨量而言,它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爲50%。
近兩年來,中國光模塊企業的業績可謂是高歌猛進。
自2023年3月開始,中際旭創海外大客戶在AI方面的800G需求開始起量並不斷增加和補充訂單,整個行業趨勢發生根本性轉變。
財務數據顯示,中際旭創已連續7個季度業績環比快速增長。該公司預計,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6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111.64%-166.85%。
業績增長主要受益於終端客戶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800G和400G高端光模塊銷售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新易盛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爲28億元至30.5億元,同比增長306.76%至343.08%。天孚通信預計去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2.55億元-14.01億元,同比增長72%-92%。
然而,在光模塊公司業績高歌猛進的情形下,市場對光模塊龍頭公司的反應卻變得謹慎起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際旭創在去年四季度開始遭公募基金大手筆減持。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持有中際旭創的基金數量爲326只,較三季度末減少51.34%。
受此影響,中際旭創在去年第四季度股價跌20.24%。相關數據顯示,該公司是同期公募基金減持力度最大的個股。
2月5日,中際旭創突遭猛烈拋售,當天淨賣出資金達8.07億元。
在突遭市場拋售的背後,到底隱含着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上下游存外部依賴隱憂
據瞭解,光模塊企業對於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存在高度的上下游“依賴症”。
以中際旭創爲例,美國市場是其重要的銷售市場之一,英偉達等美國知名科技企業是其重要客戶。
從上游來看,中際旭創光模塊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如芯片、光器件等,部分依賴進口,美國是重要的供應來源。若美國限制相關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中際旭創將面臨原材料短缺風險,進而影響生產和交付能力。
從下游來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光模塊市場之一,我國光模塊企業的大量產品出口到美國,客戶涵蓋了英偉達、亞馬遜、谷歌等知名科技企業。
一旦美國客戶減少對我國光模塊產品的採購,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將受到直接的影響。
換言之,在當下市場環境中,海外大客戶的需求動態已成爲光模塊企業發展的關鍵指引與重要導向,直接影響着企業的業務走向與市場佈局。
今年1月,中際旭創在電話會議中曾澄清了“近期傳聞海外客戶砍單30%”、“市場傳言未來3年中資供應鏈降爲0”等問題。
公司迴應稱,沒有收到任何客戶的砍單通知。相反,25年客戶的800G需求旺盛,訂單增長強勁,CSP客戶組建以太網數據中心,會大規模採購800G。同時,關於市場傳言“未來3年中資供應鏈降爲0”,中際旭創表示,沒有看到海外客戶去中資供應鏈的意圖和措施。
“海外客戶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中資供應鏈對海外客戶的支持力度大,客戶的信任度高,在未來的算力中心技術迭代和規模部署過程中,中資供應鏈還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記者瞭解,除了重倉海外市場,中際旭創在國內市場亦有佈局。
“公司一直都是國內大客戶的主力供應商。市場對公司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以爲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不足。公司雖然國內市場的收入比例偏少,但並非競爭力所致,而是因爲海外和國內兩大市場的需求差異所導致的。國內市場也是我們重點佈局的,有專門的子公司負責國內市場的開發。”公司高管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
但公司釋放的積極信號似乎並未完全消除市場的擔憂。
錯殺還是重估?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儘管光模塊行業受到短期利空干擾,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光模塊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隨着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數據中心、5G網絡建設等領域對光模塊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此外,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光模塊作爲數據傳輸的關鍵組件,其市場需求也將不斷擴大。
有算力產業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雖然近期光模塊企業的股價出現了下跌,但這並不意味着行業的發展前景黯淡。
2025年1月3日,微軟發佈計劃在FY2025投資約800億美元用於開發數據中心,用於訓練人工智能(AI)模型並部署人工智能和基於雲的應用程序。
微軟總裁BradSmith表示,微軟2025財年將在AI數據中心上投入800億美元。微軟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AmyHood表示,部分資金將旨在幫助微軟“趕上”AI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數據中心的擴展。
近期,Meta也透露,將在今年投資600億至650億美元用於AI相關的資本支出,並在年底前擁有130萬塊GPU,資本開支上修持續帶來增量。
特朗普表示,OpenAI、軟銀和甲骨文聯合成立“星際之門(Stargate)”項目,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至少5000億美元,爲OpenAI在美國建設新的AI基礎設施。
對於海外數據中心投入高漲,中際旭創高管在接受調研時指出,“這對光模塊行業肯定是利好。目前看客戶訂單是比較飽和的,對於新增的資本開支和光模塊需求,預計客戶會有一個需求再規劃的過程。”
針對近期爆火的DeepSeek,天風證券分析師認爲,DeepSeek更聚焦在低成本快速落地,AI整體算力需求或將不會減少。幻方樑文鋒表示,在持續追求AI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大模型業務面臨的主要是高端芯片的獲取問題。
上述研報認爲,國內外AI軍備競賽依舊火熱,光模塊需求旺盛,公司作爲全球光模塊龍頭,將持續從中受益。
受訪業內人士認爲,從市場表現來看,中際旭創近期的股價下跌更多反映了短期情緒和資金面的波動,而非行業基本面的惡化。隨着全球AI基礎設施投資的加速推進,光模塊行業的需求增長邏輯並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