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甲子萬年展藏密碼 百碗牆取材破碗事件 警惕「故宮的飯碗不好捧」
故宮百年院慶展「甲子萬年」靈感源自於清乾隆年間來自倫敦的舶來品「洋彩萬年甲子筆筒」。圖/故宮提供
故宮南北院聯展「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登場,入口處是一面放了一百個碗的「百碗牆」,讓人摸不着頭緒。總策展人、故宮副院長餘佩瑾昨天揭曉謎底,甲子萬年入口處右邊放了一百個瓷碗、左邊則放了一百部四庫全書,兩者都代表故宮的經典。而故宮曾發生破瓷事件,期待透過這一百個碗的展現提醒故宮人要特別小心,「因爲故宮的飯碗確實不太好捧」。
「甲子萬年展」集結器物處、書畫文獻處、南院處、數位資訊室、展示服務處等單位籌組策展團隊,共同規劃完成。餘佩瑾指出,展覽名稱「甲子萬年」靈感源自於清乾隆年間來自倫敦的舶來品「洋彩萬年甲子筆筒」,這件1744年因應甲子年到來所燒造的筆筒,也是實用的計年器,上下兩層爲可轉動的結構,讓天干與地支的組合能精確對應年份。如今筆筒依然可轉至當前的「乙巳」年,迴轉至「甲子」時,又正好對應筆筒的製作年代。這組筆筒歷經282年歲月,以其恆久永續的精巧結構與深遠寓意代代傳承,象徵着時間循環與文化延續。
今年故宮北院剛好滿一甲子。餘佩瑾表示,可以把甲子想成「一個階段的完成」、即將邁入下一個階段。觀衆可以把甲子當成紀年的標準、也可以把百年當成紀年的標準,「而不管是百年或甲子,故宮總是要不斷地走下去」。她希望以此勉勵故宮「不只是萬年,還要超越萬年」。
南部院區則自11月11日至12月28日,首度同場展出故宮三件舉世聞名的北宋巨碑式山水鉅作——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並聚焦於它們歷經不同時代所獲得的理解與詮釋。
今天是臺灣文化日當天,故宮南北院區開放免費參觀;另響應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5臺北白晝之夜」,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將於11月1日週六延長開放至晚間9時,並於當日下午5時至9時開放免費入場(觀衆可於正館B1或1樓大廳電子售票機取票入場)。歡迎民衆蒞臨參觀,共同爲故宮百年生日獻上祝福。
故宮百年院慶展「甲子萬年」入口處右邊放了一百個碗、左邊則放了一百部四庫全書,兩者都代表故宮的經典。而百碗牆靈感來自破碗事件,警惕故宮人「故宮的飯碗不太好捧」。記者陳宛茜/攝影
故宮百年院慶展「甲子萬年」入口處放了一百個碗。而百碗牆靈感來自破碗事件,警惕故宮人「故宮的飯碗不太好捧」。記者陳宛茜/攝影
故宮百年院慶展「甲子萬年」入口處放了一百個碗。而百碗牆靈感來自破碗事件,警惕故宮人「故宮的飯碗不太好捧」。圖/故宮提供
故宮百年院慶三大特展「皕宋—故宮宋版圖書觀止」、「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以及南北院區聯展「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登場。記者陳宛茜/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