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編程助手Jules正式發佈,免費額度縮水75%,“可以關上電腦去做別的事”

8月7日消息,谷歌於本週三正式結束了其AI編程代理工具Jules的公開預覽階段,並面向所有用戶推出。該產品於今年5月在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首次公開亮相,距今僅兩個多月。

Jules基於谷歌的Gemini 2.5 Pro模型,是一款採用異步、代理式架構的編程工具。它能夠與GitHub深度集成,將代碼庫克隆至Google Cloud虛擬機,並利用AI自動執行代碼的修復或更新任務,從而讓開發者能專注於其他工作。

Google Labs產品總監凱茜·科雷維克(Kathy Korevec)在接受TechCrunch採訪時表示,經過測試階段數百次的界面與質量更新,Jules的整體穩定性已顯著提升,這是團隊決定將其正式推出的主要原因。她表示:“我們對Jules的未來充滿信心,這款產品將長期存在並持續發展。”

隨着正式上線,Jules也引入了新的結構化定價體系。 入門級的免費版提供了每日15個獨立任務和3個併發任務的上限,較測試階段的60個任務有所下調。付費版本則被整合進Google AI Pro和Ultra訂閱計劃中,月費分別爲19.99美元和124.99美元,其任務上限分別是免費版的5倍和20倍。科雷維克稱,新的定價方案是基於過去數月收集到的“真實使用”數據而設計的。

科雷維克解釋說:“測試階段60個任務的上限,幫助我們深入瞭解了開發者的使用習慣,這爲我們設計新的定價方案提供了關鍵依據。而免費版每日15個任務的上限,則是爲了讓用戶能充分評估Jules能否滿足其實際項目需求。”

此外,谷歌還更新了Jules的隱私政策,以更明確的方式說明其AI訓練的數據使用方式。科雷維克澄清,若用戶的代碼庫爲公開倉庫,其數據可能被用於模型訓練;但若爲私有倉庫,則不會上傳任何數據。

科雷維克補充道:“我們收到一些用戶反饋,指出此前的隱私政策在表述上不夠清晰。爲此,我們主要根據這些反饋優化了相關條款的措辭。我們想強調的是,數據訓練的實際流程並未改變,我們只是讓政策文本變得更加清晰易懂。”

在公開測試階段,谷歌稱已有數千名開發者通過Jules完成了數萬個任務,並公開分享了超過14萬條代碼優化建議。根據這些早期的用戶反饋,Google Labs團隊爲Jules新增了多項功能,包括複用先前配置以加快任務執行、與GitHub Issues集成以及支持多模態輸入等。

Jules與Cursor、Windsurf和Lovable等主流AI編程工具的一個核心區別在於其異步運行機制:後者通常需要用戶在當前會話中同步等待結果,而Jules則在虛擬機中獨立執行任務,無需用戶實時監控。科雷維克解釋道:“Jules就像一位額外的助手……你可以將任務分派給它,然後就可以放心地關閉電腦去做別的事,幾小時後再回來,它就已經幫你完成了工作。相比之下,如果使用本地或同步代理,你就必須守在當前的會話前,直到任務完成。”

基於這一核心優勢,本週Jules進一步深化了與GitHub的集成,新增了自動創建Pull Request的功能,並推出了名爲“環境快照”(Environment Snapshots)的新特性,旨在通過保存依賴項和安裝腳本來提升任務執行的速度與一致性。

科雷維克透露,Jules目前的主要用戶羣體爲AI愛好者和專業開發者。市場情報公司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自公開測試以來,Jules在全球已累計獲得228萬次訪問,其中印度是訪問量最大的市場,其次是美國和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測試期間的反饋持續推動着Jules的產品迭代。科雷維克表示,團隊觀察到許多用戶會將Jules與傳統的“氛圍編程”(vibe coding)工具結合使用,以修復bug或擴展項目。團隊還發現,有45%的訪問量來自移動設備,雖然Jules沒有專屬的移動應用,但移動端網頁的使用場景正快速增長,團隊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滿足移動端用戶的需求。

科雷維克還表示,除了公開發布,谷歌內部也已在部分項目中使用Jules,並且公司正在“大力推動”其在更多內部項目中的廣泛應用。

最初,Jules要求用戶必須提供一個已有的代碼庫。但谷歌很快意識到,許多潛在用戶(特別是那些想先試用一下的用戶)希望能從一個空項目開始探索Jules。科雷維克透露,爲此,公司迅速爲Jules增加了從零開始創建項目的能力,此舉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從而擴大了其潛在用戶羣。(易句)

(本文由AI翻譯,本站編輯負責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