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過後…太空IPO浪潮再起

太空產業歷經前幾年幾乎無新上市公司的低潮後,今年開始有多家航太公司陸續掛牌上市,吸引投資人目光。圖/美聯社

太空產業歷經前幾年幾乎無新上市公司的低潮後,今年開始有多家航太公司陸續掛牌上市,吸引投資人目光。

由Trive Capital支持的國防與太空系統製造商Karman Holdings在今年2月上市,估值近40億美元,股價在交易首日強勢上漲。同業Voyager Technologies也在6月以38億美元市值掛牌,開盤價較發行價大漲125%。

過去幾年,Intuitive Machines、Rocket Lab等航太公司大多透過SPAC合併案借殼上市,以繞過傳統上市審查流程。SPAC熱潮在2021年後降溫,但近期又在美國復甦。可回收火箭製造商Innovative Rocket Technologies近日宣佈,將與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支持的BPGC Acquisition合併,完成SPAC上市計劃。

這波太空產業IPO浪潮恰巧與整體IPO市場回溫時間點重疊。安永(EY)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全球IPO市場展現韌性,其中中國佔全球募資額三分之一,美國則以109筆IPO案領先全球,創下2021年以來最強上半年表現。

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依然是風險因素。中東局勢緊張、美國保護主義升溫,使企業面對募資與上市案更爲審慎。根據Dealogic統計,今年第二季美國太空與科技產業一共完成4筆購併交易,合計價值2.8億美元。

EY分析指出,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又具有創新性,且能提出可信商業模式與彈性時機的企業,較有機會在當前環境中成功上市,而太空產業正好切合這些條件。

IPOX分析師莫鮑爾(Lukas Muehlbauer)表示,現在是航太公司IPO的最佳時機,尤其在美國推動「金色穹頂」飛彈攔截系統等軍事計劃加持下,太空與國防產業估值不斷上升。他認爲美國航太公司多依賴政府合約,收入不受關稅影響,但供應鏈仍仰賴國外衛星零件,面臨貿易糾紛引發的成本與時程風險。